校长异地培训体会之特色品牌创建
近一周时间的校长异地培训,前端的教育管理经验让我的思想深深地为之一颤,作为一名年轻的老校长来说,这么静下心来参加培训还是第一次,她所带给我的思想撞击也是巨大的。
聆听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吴华教授关于对学校品牌建设理论的阐述之后,让我对品牌的认识更加清晰,也逐渐理清了特色品牌创建的思路。我的脑海中渐渐释出,一所学校的发展在于它的品牌和质量。而品牌的创立,则是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它的核心是有别于同类产品的内在优秀品质。由此可见,学校的品牌、学校的生命力,就是自己应该拥有自己的东西,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区别于别的学校的一个关键点。就我校而言,它是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少数民族学校,这本身就是一种特色,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品牌。因为在我国56个民族的艺术长河中,畲族文化艺术就像一朵朵欢跃飞溅的小浪花,在阳光下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首先,通过培训,让我深深反思,作为民族学校,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开展畲家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校争创特色品牌作奠基的思路还是正确的。
身为校长,你是学校的主心骨,学校的发展就是你的责任,我们的心中必须要有长久的愿景和坚持。学校是有梦可想、有梦可圆的造梦工厂,是领悟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乐园,是丰富情感、体验成长的精神家园,而校长就必须为这些目标的实现作出正确的决策,使学校的品牌特色变得显而易见,清楚明了;使学生的各类技能发展顺利。并通过努力,使学校实现成功,成为学生发展有益的学校,成为教师发展有助的学校,让学校的文化得以历炼,让学校的品牌特色得以传承和延续。
近年来,我县中小学都在积极为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倡导学校特色办学、提升学校品牌而努力。我校的校本课程《畲家风情》,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中诞生的。
我校规模虽然小,但作为我县现存唯一一所县政府命名的少数民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对我县而言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了。它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积蓄人文素养的平台,还为学校特色办学指明了方向。同时,我校《畲家风情》校本课程的出炉,也是我县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推进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更让畲家文化走进了校园。
我认为之所以将“畲族文化”作为我校的传承文化,就是因为畲族文化底蕴深厚,包括语言、民歌、舞蹈、风俗习惯已融合到地方文化之中。而我校校本课程《畲家风情》的编撰,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县畲族文化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说凡是读了《畲家风情》一书的同志,都会被感动。虽然书本还比较粗糙,但作为一所极为普通的农村小学,能坚持自身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学校特色,开发出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教育价值的校本课程,是着实不易的!特别是我校广大教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在校本教研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就值得尊敬与思考,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品牌。
其次,通过培训,让我深深地明白了文化的传承,应该立足于实践。
没有实践的文化,那是空洞的。为了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争创特色品牌,我校自觉承担起了传承义务,将此活动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我校的校本课程《畲家风情》,是第一本反映我县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校本教科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内容包括畲族概况、畲家风俗、畲家山歌、畲家故事、畲家名人、探寻、畲家革命斗争等,学校就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地实施校本课程教学,使广大学生对畲族的悠久文化艺术有了广泛的了解,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增进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为学校特色办学奠定基础。
其一,我们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了解畲族文化艺术,接受本民族文化洗礼。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它有自己的语言,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让畲家孩子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让他们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其二,利用兴趣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为配合校本课程的教学,我校出台了《后江民族小学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活动方案》,成立了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社团,其间融合了畲家舞蹈、山歌、文学、体育、手工等分团组织,使传承活动正常开展。例如,为了让畲族语言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可以开展“双语”学习——普通话、畲语,并在活动中,推广使用“双语”主持;在畲族山歌的传承中,我们可以利用社区资源、聘请畲家文艺高手担任校外辅导教师,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作辅导;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校本教材中的安排,完善开展操杠、跳竹竿等民族体育特色活动,并将它们列入学校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之中;为了更好地做好传承工作,我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借助文学社团,挖掘畲族文化,举办“征集畲家故事”、“讲畲家故事,扬民族文化”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与升华。
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兄弟学校(景宁县民族小学)的联系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看到多种多样的艺术潮流,丰富信息和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找到同步前进的途径。
其三,创建生活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合作中去创造、在探究中得到提高。畲族山歌、舞蹈活动基地的创建,是我校传承活动的有力保障。它可以体现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艺术实现新的突破的一条很好的途径。特色文化的发展,它需要以继承和创新来实现民族艺术的新突破。任何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离开传统文化的根,我们的文化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总是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因此,继承与创新就成为文化艺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例如,在手工制作上,彩带作为一种活着的文物,这门艺术已濒临灭绝,因此我们就开展探寻活动,让学生去调查、寻找。然后学校将有这方面才艺的畲族民间艺人聘请为校外辅导教师,定期邀请她来校辅导;另一方面,组建课后兴趣实践小组,让队员们上门拜师求教。又例如,为了开展了畲族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就以“畲族网”为活动阵地,教学生学会一种探寻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应该说,学校品牌的内涵,不仅仅是指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社会上的公共影响力,其中还包含了教学质量。为此,我校在创出品牌特色的基础上,还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做到双管齐下。近年来,我校在县质量抽测活动中均位列前茅,这说明品牌特色创建与教学质量发展并不矛盾,只要做好有机组合,她们是会相互促进的。
再次,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吸收兄弟学校管理精华,是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品牌建设的捷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当我认真听取了杭城这些大校长关于学校管理的见解之后,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睿智决策令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我佩服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方法,更羡慕他们手中的职权。同时,我也明白了,品牌的形成靠积淀,品牌的创建靠延续,品牌的实现更要靠有效的学校管理,靠一个优异的师生团队。我们只有向管理要效率、要速度、要质量,才能更快地缩小与这些先进学校间的距离。而要做好这一切,学校就必须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追求发展的教师队伍,必须培养拥有一批身体、德行、学业等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必须要有比较完善的教育设备、一定的办学经费、较高的管理水平等。当然,发展一所学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她的成功,需要一个较长的创业经过。在平时,作为校长,就应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管理方法,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勤于调查研究,敢于进行教育实践,不断追求管理艺术,使自己从合格校长向优秀校长、卓越校长行列迈进!
品牌需要策略,品牌需要选择,品牌更需要建设和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孩子的,我们只有充分去利用和实践,才能使校本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使学校特色品牌得以更大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