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京学习培训有感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精心组织的赴杭州、南京的学习培训。通过几天的学习、培训、考察,使我获益非浅。现感想如下,与大家商榷。
一、 讲座内容丰富。各有特色,感受颇多。
我们遂昌县中小学校长这次能聚集一堂,在浙江教育学院“芳草苑”宾馆一楼会议室,参加“学校品牌建设与领导力”主题培训,大家静下心来,聆听五位省教育专家给我们作报告。这是我县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结果。五位专家的报告,各有特色。他(她)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文道结合、管理与实践相结合。此次培训可谓是千载难逢,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遂昌县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理论水平,还是一次为师之道的学习盛会。
张寿松教授的《追求考分背景下的中国校长》的讲座,给我的启示很多,现讲两点:
1、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校长,我认为要有培养名师的意识和理念,要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潜能,打造一支精锐之师。名师,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能在一所学校,一个片区,乃至市、省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教育、教学科研上能起领雁作用的教师。培养名师很重要,但打造一批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使教育永恒持续发展,更不能低估。“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我们小学教师队伍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感到,对农村教师来说,最苦恼、最可怕的不是教师的待遇低、条件差,而是封闭和展示的机会少,要做出与城市教师同样的成绩,需要付出不知几倍的努力。当校长这么多年,对于培养名师,特别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他们的作用,我是深有体会的。前几年,我千方百计节约经费,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创造条件,在同级学校中,我所在的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是最多的。向条件好的学校输送优秀教师,与同级学校相比,也是最多的。我的体会: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教师的流动是正常的。校长处处多为教师着想,教师就会时时相信你;教师信任校长,就是信任学校,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潜能;教师努力工作,学校工作就会年年上新台阶;学校工作上去了,说明教师的专业化得到了发展。学校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是对一位校长工作的最好肯定,这是我一生所追求的。
2、中国校长如何认识自己
素质教育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每位校长必须坚守和把持的神圣职责。我们偌大的一个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但纵观我们的教育,迄今为止,我们的大学,还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界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原因何在?我认为是体制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我们中国只重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忽视了,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己动手动脑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上,与其他国家有更大的差距。要改变这些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还要经过相当时间的努力,现在只能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根深蒂固,问题多多。我们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对问题屈服,无端的将问题放大,把自己看轻。其实,只要你努力去找方法,你怎么会找不到呢?越去找方法,便会找方法;越会找方法,越能创造大的价值。这不仅能提高我们找方法的自信,而且越来越会拥有找方法的窍门!只要精神常振奋,方法总比问题多。
二、学习教育先驱陶行知,让行知精神在我校闪光。
1、爱的教育
爱是教育儿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让爱的教育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生活教育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因此,他创立了生活教育学,“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其核心思想。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现在社会风气不够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作为一所全日制小学,怎样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有着许多事要做。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去探究。教学做合一,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这是我管理一个学校的基本目标。
3、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有好的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