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学习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遂昌县校长异地培训学习,听取了两位教授的讲课和三位校长精彩的报告,使与会者如沐春风,受益颇多。又通过现场参观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理清了思路,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学习后,使我真正领悟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摸式。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一点心得体会,(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广大同仁们共勉。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这既是校长职业化成长的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好校长的关键。校长的办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行为。校长又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决策者,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校长思想高度决定着学校发展高度,正如张寿松教授所说:“校长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关键。”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源自于哪里?是靠拍脑袋拍出来的?还是由某本书上复制出来?我认为都不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应来自于不断的理论学习,来自于教育实践及对教育现实把握,来自于对教育本质及规律性的思考和认识……。
张寿松教授所作的《追求考分背景下的中国校长》报告,对我感触颇深,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校长要跳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沉重而优美的镣铐舞。“应试教育”虽然骂声不断,但却人气指数居高不下。不管你是怎样的“调和”,只要不是真糊涂,就不得不惊诧。虽然““应试教育”人老珠黄,唱功不佳,缺少潜质,但却如此切合实用,抓住了民众“短处”和“痒处”,因而深入人心。“应试教育”多少年来被批得一无是处,再加上“素质教育”符合世界潮流,代表未来趋势,还有政府支持的背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发文推广,倡导支持,学校欢迎,老师呼唤,学生憧憬,家长感激,可一片叫好声中就是落实、深化不下去。究竟还有谁与“应试教育”眉来眼去,藕断丝连,明中嫌弃、暗里挽留,并导致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甚至演变为“轰轰烈烈谈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的荒谬局面?张教授说了这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人口众多、制度上的缺陷、文化传统的影子所影响的,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字。
对学生而言,素质教育不可谓不理想,可面对切切实实的高考、中考、升学考试,哪有“题海战术”来得及时和实在。考不上好的学校,谈素质又有什么用呢?
对家长而言,谁不希望孩子活泼快乐,谁忍心看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地煎熬,可知中国有多少家长是心里流着泪逼孩子学习的。可要进好的学校就是选拔性考试,你“素质”了,别人不“素质”,吃亏的还不是自己,先考上再说吧。
对学校而言,素质教育好是好,就是升学一关躲不了。现在教育比市场还敏感,没有了升学率就没有了生源,没有生源就没有财源,学校都办不下去了,还谈什么素质,我们可不敢做“烈士”。只好明里搞一点“样板工程”装点门面,暗里狠抓升学不放松,谁叫我们活在现实里呢?
其他诸如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就这样委委屈屈地给了“应试教育”。由此,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逆淘汰,谁搞素质教育谁倒霉。
素质教育本身的效应是缓慢而隐性的,这样必然造成一种群体性观望,面对着有些因“素质教育”而被剥夺现时利益的同类,不仅冷漠观望,甚至幸灾乐祸,进而引以为戒。于是便有了教师因成绩下降哭泣发誓“我再也不搞素质教育了”,校长因升学率下降遭罢免,政府因高考滑坡而向全县民众公开道歉,地区因高考失利而遭遇“高考之痛”。不管是否真的都是“素质教育”惹的祸,反正“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听了张教授的讲座,使我心中豁然开朗,我们老师,特别在我们校长的心中一定要有“素质教育”的理念,一定要明白“素质教育”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比“应试教育”要好的教育理念。当然在现今的社会中也必须要做好“应试教育”的文章,或者说是“文化考试教育”的文章,因为文化考试教育不单单只是“应试教育”的内容,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今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所以我想在校长的办学理念当中一定要有“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的思想。在现实的工作中要狠抓文化考试教育,只有强化了文化考试教育才能更好的做好素质教育的文章,只有做强了文化考试教育才有资本去做素质教育,同时在做好文化考试教育的前提下要多做素质教育,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为我们搭建了很多素质教育的平台,我们学校要力争为学生创设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的平台,多举行各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平台。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跳好张教授所说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中的沉重而优美的镣铐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