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心怀理想 淡定人生 脚踏实地 重在行动

作者:遂昌县应村乡中心小学 杨炜 文章来源:遂昌县应村乡中心小学 杨炜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12-08 字体:

“尴尬而焦虑带着镣铐跳舞痛并快乐着。”——浙江教育学院张寿松教授

我对张老师的这一观点深以为然,内心对素质教育的梦想和单纯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现实时时折磨着我,现实和理想的割裂让人痛苦。但是一味的沉浸在这种痛中是无用的,以理想的完美去谴责现实的缺憾是不理智的,唯有化理想的教育理念于现实的教育工作。现在的教育有很强的功利性,但作为校长心中要有一把素质教育的尺子,应该有所超越。一定把自己的理想变成每一天的努力,把日常的繁杂工作与追求理想融为一体;不会因为困难、挫折、寂寞、不理解、甚至影响自己的名利而动摇其信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山东聊城荏平县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关键是建立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的自主学习之上。学校和教师应更多的思考从管理到教学教研各层面如何适应这一中心议题。

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我认为一堂课至少要留15分钟给学生练习反馈巩固。

让每只小鸟尽情地自由歌唱。理想的课堂,是学生把学习求知真正成为自愿、自动、自主,生命的一种需求,就像一个生命体需要进食、睡眠一样,是一种本能与自然的事情,绝不是一种外加的、说服的、强制的。……真正的教育,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平等中的首席,人格引领,心灵感染,智慧启迪。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心灵放飞,无所顾忌,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思想的创新性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像卸了闸门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像挣脱了笼子的小鸟,没有约束,没有羁绊,回归天性,心灵得到安慰,灵魂得到归宿,灵感得到萌发,心灵的门户不再封闭,身心不觉倦怠,创意得到苏醒,像水泊梁山中的众英雄好汉,像花果山中的猴兵,打破精神枷锁,冲开思维的樊篱,没有约束,不再紧张,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流淌。

重视学法指导,重视德育的促学功能。理想的课堂是尊重,师生相互尊重,生生相互尊重。学会悦纳,学会倾听,学会点评。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也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每节课学生有收获、有表达、有表现、有表演,师生要及时客观地对其分析,发现亮点,既鼓励他人,又激励本人,在这种感受成功,体验快乐中成长;理想的课堂是归还,把学习的空间、时间、机会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动起来,陶醉于学习快乐中,学生敢说、会说、能说、能写、会作、讲、析、评、辨、演、唱、绘无所不能,艺术课堂、享受人生。

“为保证学校品牌内涵的稳定性、品牌内涵传播的统一性和深刻性而采取的学校品牌建设与管理活动,就是学校品牌建设与管理中的一以贯之策略,也是学校品牌建设中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基本策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吴华教授

只有当校长坚信自己的教育理想理念,淡化功利,并一以贯之地倡导、落实自己的教育理念时,校长才能对学校发挥精神引领作用,学校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窃以为,我们不缺乏宏观的理念和雄心勃勃的规划,我们需要的是将这些理念和规划付诸行动的决心、勇气、信心,甚至是唐吉柯德式的悲壮与坚持。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