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芸工作室:观摩学习促发展——外出参观学习
12月1日,周芸带领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到杭州参加为期四天的全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建设与自主游戏高级研修班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包括专题讲座与名园参观。
12月1日上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领衔人、江苏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市名教师、区域游戏研究专家朱建华为大家带来了《呼应儿童 改造课程》专题讲座。她从四个层面:走进儿童、认知儿童,观察儿童、追随儿童,顺应儿童、审议课程,呼应儿童、改造课程这四条主线展开讲解。
朱建华说,要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程适宜性的重要策略。
下午,朱建华给我们带来了《儿童行为与教师观察》专题讲座。
她提出,观察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简单的“看”,还要包括大脑的深层次加工,是大脑与感觉器官共同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
朱建华分享了《踩脚丫儿》、《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做游戏》两篇观察记录,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并让大家明确了:幼儿园课程是教师的,更是幼儿的,是建构的,也是开放的。
中场休息时间,朱建华带来了改编版《小幸运》和《熊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接下来,朱建华从幼儿园常见的行为观察、记录方法、记录形式、客观记录的问题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讲解,让大家知道了观察记录的撰写方法。
12月2日上午,周老师及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王春燕带来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内涵与路径》专题讲座。
讲座分为三部分:课程及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特质所致,课程游戏化的路径。
王春燕指出,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种路径,但不是唯一的。最核心的是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改变幼儿“以符号的方式学习”—到“以经验的方式学习”—做中学、情境中学、活动中学、游戏中学。休息片刻后,王春燕开始了最为重要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路径的讲解。
王春燕说,游戏的本质特征是愉悦、自主、虚构、过程、有序。并分享了一些幼儿园游戏化的书籍,希望教师们通过阅读,知道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晚上,浙江省特级教师、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浙江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王芳给我们带来《幼儿自主游戏以及游戏评价》的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针对幼儿游戏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开始,王芳就提出“怎样才能让游戏的质量得到提升?”的问题, 引发大家思考。那应该如何去干预自由游戏呢?王芳指出自由游戏要少干预,但是要敢于干预,并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干预,让孩子走向深度学习。她强调,观察是评价的基础,教师要学会运用《指南》,综合地分析和描述所观察的幼儿的表现。
12月3日上午,周芸老师带领周芸工作室成员出发京都实验幼托园参观学习。
俞若颖教师带来了精彩的数学活动《丢失的纽扣》,老师亲切自然的笑容和有趣的内容把孩子们的目光牢牢地吸引住。
俞蓉蓉老师分享了精彩的《出声入画,妙趣横生——自主性游戏中前书写的观察与分析》。
她说到:“如果说幼儿的口头语言是流动的音符,那么他们前书写需要则是结合的精灵,既有稚嫩静止的文字,又有跃然纸间的图画形象。”
最后,老师们在胡卓凤、沈国英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京都实验幼托园的整体环境、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富有童趣,独具匠心的园所环境,充分体现着教师、孩子和家长们的奇思妙想、心灵手巧。
每一次外出学习,都是我成长的机会,我不敢保证一次学习机会一定能掌握多少,但是即便是一句话,有时候也能带给我不同程度的启发。这次的活动,不仅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同是也开阔了眼见,反思我园园本课程的价值取向在哪里,园本课程建设不应该停留在文字游戏上,而应该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参与进来,虽然我们也在尝试,但是相比坎墩实幼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