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常课
在上周的培训中,聆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堂,可以说是享受了“数学精品课”的大餐,而在今天的培训中,潘昌成老师却从数学课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如何上好“家常课”,让我们又一次听见了“家常课”的声音。
潘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谁能解释一下屁股决定脑袋?”这个问题确实十分有意思。潘老师解释说:“你在什么位置上,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思想。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老师,所以我也讲不出什么高深道理,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只是我在教学中最实在的一些做法和看法,或许对大家更有帮助。因此,我觉得关注家常课比关注精品课要更实在、更有基础、更有现实意义。”
确实,时下林林总总的新课程观摩会、研讨会、赛课活动,可谓层出不穷。公开教学课上,新课程的理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的自然都是些能够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展示新学习方式的课。然而我们发现教材中更多的内容是平实的,是难以作秀的教学内容。在上周听过的名师课堂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距离感。现在我们再来聆听如何上好“家常课” ,真是感觉既温暖又实在。
不要觉得数学家常课就是简单的、随便的,其实真正的数学家常课应该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平常而不平庸的”。上好一堂家常课,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我们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还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反馈调控能力:如着眼教学目标,把握反馈时机,立足学生主体,组织反馈回授,审视信息取向,进行适度调控。
尤其是在下午的讲座中,潘老师给我们讲如何在平时的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的老师也常抱怨:“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潘老师从培养学生自觉审题的好习惯、培养正确草稿的好习惯、培养积极检验的好习惯等方面给我们谈了他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真实有效的做法。比如说我们在作业中会经常遇见这样的现象:学生会将4028÷38算成16,将204×30算成720。为什么会这样呢?潘老师将全班同学作业中的错题收集、整理后进行仔细分析,了解到了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是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比如在草稿时很随便,甚至用口算等。二是: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如觉得计算题没什么难度,没用心算,或是一看见数据就产生畏惧心理等。最后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对应策略:要让学生养成正确草稿的好习惯,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草稿纸。在考试中,对计算题加重扣分,引起学生的重视。
潘老师的讲座是朴素而又真实的。“家常课”正因为它的“家常”,而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孰不知平常的“家常课”恰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学校前进的生命线和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