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杭州学习札记之一

作者:吴巧兰 文章来源:大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11-17 字体:
  曾看过朱军主持访问王刚那期的《艺术人生》,其中有这样的对话:朱军问“您可以是何绅的代言人了,请问你演这个角色有窍门吗?”王刚是这样回答的“看过剧本,仔细斟酌,我饰演的角色是从心里长出来的。”当时听到并不觉得有很大的触动,今天我终于另有
所悟。
  今天有幸来到结对学校——杭州拱墅附属小学,更有幸的是聆听了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我盼春天的荠菜》。从中,我看到了那机智的教育智慧,那浓重的教育底气,那厚实的教育激情——收获匪浅:
  一、原来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这样做
  在张老师谈话导入时,从张衡、张梁、张学良、张学友、张祖平到张洁,请同学们说说知道他们吗?当同学不知道时,原来可以换个角度,可以让同学问老师,比如说“张祖平是书法家吗?”“张祖平是干什么的?”我听到这些豁然开朗:原来对于学生不懂的或者不能回答的,可以这样来调动学生,让我们与学生走得更近,让我们的课堂更有亲和力,真是换个角色换一个天地!
  二、原来情感可以这样激发
  课堂中,张老师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张洁的心灵:在孤独、难受、漫长而又饥寒交迫的冬季,张洁和母亲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善于捉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琢磨、体会人物的心里,如“我跑着,忽然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明明这条河早就有的,明明这儿“我”每天都会来玩,怎么会被这条河给挡住呢?这说明了什么?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呵,多么贴近学生的心灵,多么贴近作者的心里,作者的心理感受不知不觉就在孩子们的心里萌芽了,难怪乎,学生读“我”与母亲诉说心里话时,居然哭出了声!
  三、原来水到了渠就这么自然成了
  在这堂课中,我着实经历了“情到浓时方恨少”,“情”至始至终贯穿着,澎湃着:同一片田野,张洁在冬天与春天不同的心理,冬天是绝望的,饥寒交迫的,春天是充满希望和快乐的;赏析张洁写的《走过人生的冬天》,感受张洁与母亲之间那浓浓的相濡以沫之情——在这样的铺垫、感染之下张洁对荠菜那份特殊的情感自然而然在学生的心里长出来了,于是乎学生能有感而发:原来荠菜在张洁的心里不只是可以充饥,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一种坚强,一种盼头,对母亲的无上思念!
  “长在心里”——它是一种坚持,一种努力,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无论哪一堂课,只要能与学生、文本互动,最终根植于心底,必然能开出绚烂的花!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