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的激情
今天,在听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刘松老师讲座时(省“领雁工程”培训数学班),又一次听到了这则报道:在一次教研公开课活动中,一位长者上了一堂精彩的历史课。课后,一位青年教官问这位长者:“教授,你备这堂课,用了多长时间?”长者回答到:“备这堂课,我只用了十五分钟,但上好这堂课,我用了一生的努力。”
“用一生的努力来备好一堂课”,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怀?
在我们身边,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感受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很多教师在没有评上高级教师之前,非常努力的工作,但一旦评上高级后,马上换了一个样:不愿参加教研活动,不愿参加业务学习,教学也懒懒散散,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少了激情,没有了追求。自己在一段时间也是这样,觉得现在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处境并不怎么好,工作又没有什么成就感。所以一直处在混日子的状态。自己的生活也少了很多情趣。
今天,我却被这则报道和刘老师他自己的教学观、人生观震憾了:自己都没有激情、没有追求,我的学生还有激情追求,还有希望吗?
根据北京传媒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信息源有100%的热度的话,到了受众那里只有80%的热度。很难想象,我们教师如果只有80%或60%的热度,到了学生那里,还剩多少……因此,想让学生有100%的热度,我们必须要有125%的热度,必须要有125°激情。
那怎么做才能有,并保持125°激情呢?
我想,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只有有了良心,我们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摆正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真心真意地投入工作;才能“再怎么着,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就来神,就来劲儿!”。
第二,我们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心理学家发现,快乐其实是一种习惯,不管大环境怎么变,有些人的快乐是改变不了的。当我们换一种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并带着游戏般的愉快心情面对工作时,你会发觉自己的内在能量要强大许多,抗压应变的功力也会因此大为改进。在工作中,我们不得不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千姿百态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让你少了许多快乐、幸福的后进生,他们时不时会给你带来麻烦。怎么办?其实,你只要换一个角度想想:他们不是在为你提供一个提升自己一个机会吗?很多时候,你只需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乐趣。发现工作的乐趣,正是保持工作激情的不二法门。
第三,我们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思考)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广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学技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思考,才能适应一代又一代、拥有各自特点的学生。“穷尽一生的努力备好一节课”。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因激情产生的,课堂教学会因激情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