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参加“遂昌县中心学在职班主任培训”活动有感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果然如此。10月25至26日,我参加了由进修学校组织的“遂昌县中心学在职班主任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来自其他县市的优秀班主任的精彩演说。事后,我仔细揣摩、思索,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只要方法得当,并不需要每天苦口婆心的教唆;只要善于创新,没有迈不过的坎。在此,我想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从班级文化熏陶学生
在朱永春老师的班级布置中,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我深深体会到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它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一点一滴影响学生,给学生一种熏陶,一种感觉,日久天长,耳闻目濡,产生无形的效果。在班级里,我也充分利用了一些空间。
“学习园地”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它的设计全由学生自行完成,虽然看起来不够完美,但却饱含学生们的汗水与智慧。里面粘贴着“优秀作文”、“优秀书法作品”、“优秀美术作品”,并每隔4周更改一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自信,有机会“榜上有名”。每次更换“门面”时,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语,“我这次又上了!”“老师,有我吗?”“这次虽然没能选上,我相信下次肯定行!”一句句立志誓言,一双双期盼的眼神,让我提早感受到这片天地的无形效果。
在电风扇上挂着人生信条,看着似乎不雅。但我班周边的墙面上挂着类似的格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字句,确是孩子们成长的指示灯,照亮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二、从平等地位看待学生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遗传因素使得每个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班主任不能依据成绩和主观去给他们下结论,进而呈现出喜爱和冷落。总有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学生,让他们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座位安排在前面,犯了错误可以不处罚,各类活动优先考虑。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学生走向极端。好学生因此而骄傲自满,差学生则极易失落,自抱自弃。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个平衡杠,调节学生的心理,对差生给予一定的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而对易骄傲的学生,则适当的来一个当头一棒。学期结束时,不能愚蠢的把“优秀学生”等称号授予固定的几个人的范围内,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优先考虑进步较快的同学。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时回响在每个同学的耳边。让这两种声音共同汇集成一种爱,激励每个同学的全面发展。
三、从心灵深处感化学生
我们常感到,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往学生那么“听话了”,“不想上学,只想呆在家,不想奋斗,只想成功”,“现在的学生变了”,这是我们目前班主任的共识。但我们不能忘记“教育需要情感,智慧是一块块砖,需要用情感去堆砌。”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需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能真诚相待、关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农村班主任更应如此,家长们整天忙着干农活、挣钱,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教师身上。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只是一味的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应积极创造情境,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曾经有一位小女孩,表达能力极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就是高傲、自私,不愿与别人一同分享她的快乐。为了帮她改变不良个性,我请她担任小组长,辅导其他同学作业,帮其他同学听写、背书。大概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学会了合作,她那自私的心里已经有所收敛。几天后的一次班会上,有同学反映她不乐意为其他同学服务,我装出惊诧的样子,深表不信。说:“老师对她一向很放心,今天可能由于什么特殊的原因,但我很生气。”我瞥了她一眼,只见她两行晶莹而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她似乎成了另外一个人,每每有人求助,她都不厌其烦的“资助”。最后,还被同学一致推荐为“三好学生”。正是这种所谓的“信任”从心灵深处刺激学生的心灵深处,鞭策着他们的行动。
“教师是一辆卡车,如果没才、没德,在学生心灵的草地上驶过时,将一无所获。”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一个艺术家,在灵感的陪伴下将会有更多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