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关注学生、提升自我

作者:苏利军 文章来源:高坪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10-31 字体:

  这次全县的班主任培训邀请了金华市的几位名师来我县作讲,他们以生动的语言、扎实的专业知识,向我们全县的班主任讲述了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  

  星期六下午,我听了《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讲座,在讲座上永康一中的副校长陈如进老师讲述了他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及自己的一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以下就是我对陈如进老师讲座内容的简单回顾和自己的粗浅心得:  

  在听的过程中,陈老师向我们传述这样一种理念:即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他提倡“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在班级征缴“个人所得税”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成绩的获得与班级全体成员及父母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由此我想到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而陈如进老师的那种做法恰好针对学生的痛楚所在。现在很多学生由于父母过多的溺爱,自以为是,任其发展下去便会变得心中无他人,而这样的心态是难以适应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的,对己对社会都是一种不好的影响。  

  另外,陈如进老师也讲到了如何评价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他说,“班主任工作做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和你主动的沟通”,讲的确实挺对的,因为很多时候当你为如何管好学生而想方设法时,学生却偏偏不领情,他们照样还是没有长进,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由此造成了学生越来越出格,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差。出现这样的现象,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是值得反思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班主任站在了自我立场上考虑问题,是想着如何去制服这个学生而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对于我的教育是否会从内心带着愧疚的心态接受直至内心受到感化重新焕发出向上的一面”没怎么考虑过,所以,批评也是一天天的批,学生的错也是一天天的犯。相反,如果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能更好的站在一个“研究者”“帮忙者”的立场,对待学生的错误多一份理解,帮其化解心中的困惑,那学生便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就不是单单的解决问题了,而是直击问题的根源进行根治。试想当你所教的学生都不向你述说困惑和快乐,你是何等的孤独,学生与你越来越远,你怎么去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呢?  

  “学生的潜能不是无限的,学生能力的好坏、优秀成绩的获得很多是受遗传决定的,评价一位学生能力如何、学习潜力如何应该看每天是否都在进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以相对的眼光看问题,把学生当做成长中的人,评价学生多考虑些客观因素,比如像遗传。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力上的确是存在着差异的,作为教师不能以一种眼光去看问题,以一种模式去培养学生,而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体现出针对性,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应更多的激励学生,塑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无论在哪都能体会到自身价值的作用,就像陈老师所讲:要时常教育学生“不比别人比自己”“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当学生做到了这点,那学生的的成长过程肯定是积极的,在奋斗的过程中也是满足的。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好比给学生洗脑”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毕竟由于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低,受到的诱惑也是较为普遍,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言传身教。在听陈老师讲这一观点的时候,觉得他的某些做法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他不赞成在开学初的时候以学生考入学校的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各方面的好坏,因为那是代表过去。他提倡通过开学初学生挑选座位的原则来分析学生性格、想法,给学生定位。他举了一个高个子挑选第一排位置的例子,于是他分析这位高个子一般应是一位阳光的大男生,内心强烈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还有班中的某位女学生挺热情的邀请某位男生共坐,从而可以看出这应是一位开朗、喜欢广交朋友的的女生等等很多有趣的现象分析。从陈老师的这些做法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教育智慧,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然后分析其人品,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另外,陈老师说的从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兴趣爱好等来分析学生的人品、能力,然后针对具体人具体事进行教育的做法也是挺不错的。总而言之,陈老师的这些教育方法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方法新颖独特,很多时候会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讲座中,陈老师提到,他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为“营业员与顾客”的关系,也是很富有见地,很明显他觉得教师与学生都是站在某一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双方如何更好的促使彼此进步,从而实现两者“双赢”。  

  当然,陈老师的这些观念有好有弊,关键是看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如何吸取精华为之所用。但不管用何种教育方法,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