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传不习乎?——参加“博览课堂•走进‘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培训有感
——参加“博览课堂•走进读写结合’小学习作教学现场专题培训”有感

作者:苏丽娇 文章来源:遂昌云峰中心学校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10-28 字体:

习作教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写?这是我一直想要学习研究的课题。为此报名参加了金华教育学院“博览课堂•走进‘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培训,这是动机。

10月21日至24日,金华浦江龙峰国际学校会议厅里,180多位来自各地的语文老师和名师、专家们共聚一堂,学习、探索“读写结合”习作教学。四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干货满满。课程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读后感”习作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读后感的“读”谈起,再到“写”读后感“引、议、联、结”四个模块教学,最后是读后感讲评,非常完整、清晰地向学员们呈现了读后感教学的各个环节,帮我们理清了读后感教学的思路。以往,由于对读后感教学思考不深,教学不系统,总感觉匆匆过场,落实得不扎实,学生习作不理想。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阅读分享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学生面对写读后感常常是抓耳挠腮写不出来,或者绞尽脑汁凑些字数,根本谈不上有多少感。用吴教授的话说就是“肚子里没货,生不出来”。通过吴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病在写,根在读,要治好病,今后得让学生多读多写,对自己的学习也是一样。“多读”:一是量多,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二是遍数多,通过对一篇文章、一本书反复读,领会精妙之处,学习和掌握阅读写作规律。叶圣陶先生的“精读、略读”正同于此理。

如何写好读后感?五堂优质公开课给我们现场展示如何教。

叶竹富老师以《丑小鸭》为例,告诉给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拟好读后感标题。读后感的标题应当是彰显观点的正标题与读《 xxx 》有感的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学生都是以《读有感》为题,根本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好的标题还应当切合感点。

“引”是指读后感中对文本梗概的概括。以往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概括就长篇大论,差不多就占去了读后感的大半篇幅,搞得喧宾夺主。吴晓红老师借《斑羚飞渡》读后感教学,告诉我们好的“引”大约占篇幅的四分之一,围绕感点,可以用概括引用,直接引用,摘录引用等方法进行简洁、完整的概括。

“联”是指写读后感的联想。读后感的“感”在这部分体现,通过“联”,联出读后感的厚度。但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写这个联,更谈不上写好。杜玲玲老师借《致大雁》读后感教学,告诉我们写好“联”要围绕感点,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见闻、阅读过的书籍,采用举例说明、多例串联、正反论证等方法来写“联”。杜老师细致到位的教学方法指导,让我们在今后教学中懂得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的联想。

“议”是人文交融的纽带,学生抒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理性分析的“议”却是不容易的。黄妙老师的办法真是妙,通过分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巧用各种修辞把读后感的“议”写得深刻又生动。

四天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也是非常充实的,对东阳教育局教研室吕君兰老师、金华教育学院吴克强教授带领金华地区优秀语文骨干教师开展的这样一个读后感教学微课程研究,我心怀感激。专家团队帮助我们战斗在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寻找方法,解决疑难,使我们语文教学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论语》,曾子每日三省其身,其三曰:传不习乎?最后我想说:学了当占为己有。

0f7d344ef61d4370884d8a199e3373fd.jp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