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高中班主任研修体会: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作者:遂昌职业中专 陈仙云 文章来源:遂昌中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7-04 字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第2段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研修活动。这个学期我们在刘永贵老师带领下一起学习了檀传宝著的《德育原理》,并且分章节进行沙龙式的学习研讨,学员们通过自学、分享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我负责的内容是《德育方法》。

通过对“德育方法”这块内容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们知道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繁琐的,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解决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提高学生品德学业的前提下还要和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然而要达成以上目标就要有合适的方法,这些合适的方法就是我们德育方法的精髓。

本书中“德育方法”总共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德育方法概述、德育方法述要、德育方法的应用。我重点讲述的是德育方法述要,里面讲了具体的德育方法,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大类方法,分别是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行为训练法、修养指导法。

思维训练法指的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其中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的老年人给儿童和青少年讲述英雄事迹和神话故事、生活经验等,“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该种方法的应用。

谈话法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主要通过提问和对话来进行。孔子倡导的“扣其两端”的方法、苏格拉底的“助产士法”、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以个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法都是这个方法的体现。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讨论与辩论等方式就某一道德问题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寻求结论的教育方法。科尔伯格和拉思斯等人分别提出的“两难讨论”和“价值澄清”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两种方法。

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的教育方法。陶冶的方法自古有之,孔子、老子等人倡导的“无言之教”、南朝教育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慕贤》、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洛札洛夫创立的“暗示教学法”、威尔逊的家庭化模式、诺丁斯的关怀模式都是陶冶法的应用。情感陶冶法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仪式感”有共通之处,通过这种仪式感让学生感受、感觉、感悟。

理想激励法是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从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个理念。我们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梦想等方式激励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

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道德实践、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

道德实践的基本形式有模拟活动、社会实践和日常规范训练等方式,主要代表有美国教育家谢夫特的“角色扮演”。奖励与惩罚是通过奖励与惩罚这两种积极和消极的强化方式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方法。“道德银行”是奖惩法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但这一方法也有一定的争议。

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也称“自我教育法”。我国教育家朱熹提出的著名的“朱子读书法”就体现了这个方法的价值。

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法,也没有一定有害的方法。使用这种或那种方法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十分普遍的程度,或者可以缩小到完全否定的状态——这要看环境、时间、个人和集体的特点,要看执行者的才能和修养,要看最近期间要达到的目的,要看全部的情势如何而定。”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让我感受到德育工作是个博大精深的问题,不同方法的应用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也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需要注入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因材施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