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周芸工作室: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作者:李慧芬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6-29 字体:

611日—13日,周芸工作室组织开展了“快乐的游戏”为主题的集体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导师周芸要求活动体现原创,突出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活动的组织要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凸显孩子的主体地位,符合指南精神。     

活动前,周老师组织全体学员进行了说课,并对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建议,让大家对活动如何组织开展更为明确。

我选择的内容是中班数学活动《圆点碰一碰》,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数的组合,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为了增加活动游戏性和趣味性,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我创设了“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游戏中、在反复的操作中逐步获得相关的经验。活动开展下俩,整体感受较为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活动体现了游戏性

活动的过程中,我注重游戏化的运用,通过孩子未手中的圆点寻找朋友这一游戏情节,让孩子们自主的寻找同伴,发现5以内数的组合关系,孩子们每一次为自己寻找到了“朋友”的同时也获得了数学经验,并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如果我能够在游戏环节第一次引导孩子的时候让他自由去寻找同伴,而不是请孩子在找到培养后再开始游戏的话,也许孩子们在游戏的氛围中会更加放松。

二、活动体现了层次性

活动的第一环节,在简洁的导入之后,我让孩子们回顾了5以内的点数经验,并进行了操作,这为接下来的几个环节做好了良好的铺垫。而运用个别示范、小组游戏、集体游戏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幼儿通过观察,通过体验,由易到难的开展活动让幼儿逐渐得到提升。在活动中对个别孩子及时的回应与引导,也有效的帮助他们解决了难点问题,让活动更加流畅。

三、活动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思考、同伴互助等方式尝试解决困难,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数的组合规律。在活动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张数学1的卡片找不到了,在缺少卡片的情况下,孩子们想到了用1个磁铁来替代的方法,能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活动结束后,导师周芸对每一位成员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对活动组织的游戏性、趣味性、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如:就我执教的这个活动,在数字排列好之后的小结梳理环节是否有让孩子们说一说,从而让孩子们在数学语言中习得与提升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如何落实活动目标,如何有效的进行游戏化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去运用,让游戏作为孩子基本的活动与学习方式。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