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芸工作室: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心得体会
6月9日,工作室成员接到导师周芸的同课异构任务——上课内容为:快乐的游戏;上课要求:领域自选,原创,活动突出游戏性、趣味性。活动组织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凸显孩子的主体地位,符合《指南》精神。
随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活动。第一天:学员们进行了课前说课,将自己的上课思路与大家交流,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后进行修改;第二天:按抽签顺序进行课堂展示;第三天:继续课堂展示活动,并在展示结束后进行集体研讨活动;下面我将自己三天的所思所学进行梳理和反思:
1.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我们都习惯于查资料,并且将所查资料几乎无思考地直接拿来用。就像看到一篇优质教案,我们会通过记忆、模仿把这节课上的很好,而忘了去思考为什么有这个环节,意义是什么?目的在哪?所以课上得好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的思考更重要,一定要常思考!
2.本次活动我执教的是中班科学活动《纸牌搭搭乐》,对于本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反思:第一:课堂上的教育机智不够,当幼儿操作和反应偏离预设时,我不敢放开并借机引导,而是急着将幼儿强拉回我的预设之中,这也是我经验缺乏的表现,希望自己在课堂中能多思考多反思;第二:活动PPT中的图片选择要典型,能正确引导幼儿;第三:课堂回应要丰富,对于幼儿的行为和语言要及时给予积极正确的回应,如活动中幼儿用折的方法时,有幼儿虽看到但不敢尝试,因为他觉得这是“破坏”,这个时候应及时回应“看,他用了折的方法让纸牌站起来了。”从而给予肯定。第四:操作活动中当有个别幼儿未成功时不一定要让他单独尝试感受成功,除非要把他当成典型案例分析,否则在他尝试的时候其他幼儿消极等待,且该幼儿心里会更紧张。可以让他活动结束后再尝试。
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思考的机会,希望自己积少成多,一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