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周芸工作室:同课异构促成长

作者:朱乐琴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6-20 字体:

导师周芸发布任务:同课异构,上课内容为《快乐的游戏》,领域自选,需突出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要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凸显孩子的主体地位,符合《指南》精神。

随着任务的发布,为期三天的活动开始了,第一天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研究教材、设置教学环节,第二天工作室成员轮流执教,第三天轮流执教继续,最后进行评课。三天的说课,听课,评课,我们都在不断地吸收,不断地成长,现将自己的收获进行简单的梳理:

1. 准备阶段的完善与提升。有了初步的活动构思后,导师组织工作室成员们进行了课前说课。大家一起反复斟酌教学目标、活动过程或细节问题,力求能让我们活动目标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预设活动环节能够很好的完成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我最初的方案中,并没有孩子动手操作的环节,整个活动过程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师的建议是增加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从而更好的体现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数学活动更应该为孩子自主探索、发现、交流提供支持。

2.执教当日的淬炼与经历。

每次执教总会收获淬炼与经历,这次也不例外。

其一是课堂及时应对的能力欠缺火候。也许是我的课堂及时应对能力的不足,导致在活动中有个别孩子并未真正领会排除法,有为了得到“苹果贴”乱猜的现象。现在回想,当有这种状况发生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在分享经验环节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如:规定每个人只有一次猜测的机会,必须等所有的问题提完思考过后再说出正确答案,并把猜测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从而达成让孩子发现排除法的秘密,并进行游戏的目标。

其二是细节的把控不到位。白色的游戏信封并不是全密封的,孩子可以透过信封看到里面藏着的小动物,小细节的疏忽导致在游戏中有的孩子不是靠排除法,不是靠分析推理有了正确的答案,而是直接看到的。

其三是分组设计可以再提升。4人一组游戏改成2人一组游戏,可以更好的规避偷看到信封中藏着的小动物,可以更容易实现只准猜一次,猜错即输的游戏规则,可以更好的规避为了得到“苹果帖”而进行乱猜的现象。

3.听课、评课能力的提升。

在听课过程中学习,学习他人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人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又有哪些不足,反思活动中在实现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是有效的,哪些事无效的。听课评课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三天的学习虽然短暂,却足以让我长一智,也使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更深的思考。今后,我会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填补我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上的缺陷,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反思教学。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我的课堂将不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是快乐的源泉!

 

 

附: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猜猜我喜欢什么》

 

目标:能发现排除法的秘密,并进行游戏。

      体验在一定规则下的数学游戏的快乐。

准备:PPT

      小兔、小猫、小狗、小熊等图片若干

篮子4个、苹果帖4个

信封若干

过程:                    

一、导入,复习巩固第×排。

1.师生打招呼。

2.说一说:第×排是×个××小动物

——师:“还有动物朋友也要来和小朋友打招呼哦,看!他们是谁呀?”(教师播放PPT)

——生:“小兔、小猫、小狗!”

——师:“我们一起从上面开始往下说,最上边的是第一排,那么中间的是第几排呀?最下面的是第几排呀?”

——师:“请谁来说一说第×排是×个××小动物?”

3.游戏:捉迷藏,进一步巩固第×排的概念。

——师:“动物朋友要和小朋友玩做迷藏的游戏,给小朋友5秒钟的时间记住第×排是×个××小动物,然后动物宝宝藏起来,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说出正确答案。”

——师生游戏

二、重点环节:发现排除法的秘密,并进行游戏。

1.知道什么是“秘密”。

——师:“小猫、小兔、小狗这三种动物我都喜欢,但是,其中有一种动物是我最喜欢的,你知道是哪种小动物吗?”

——生:“是哪种动物呀?”

——师: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说“我不告诉你们,因为这是我的秘密!”

——师:“小朋友,什么是秘密呀?”“秘密是藏在心里的,不说出来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最喜欢的动物宝宝藏在心里,然后用(食指作“嘘”的)动作告诉我你已经藏好了。”

2.游戏:猜猜我喜欢什么。

① 兴趣激发,通过教师的示范,孩子的观察,初步发现排除法的秘密,并进行游戏。

——师:“朱老师是个魔术师哦,我最大的本领就是能猜出你们最喜欢的动物,你们相信吗?”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师:“这里有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还有一个信封,请一个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悄悄的藏进信封,然后魔由术师来猜。”

——请一个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藏进信封后,教师出示图谱:

d2f198da932041c08634e67f8cba9dcb.JPG

——师:“第一排有没有你喜欢的动物?”,请刚才藏信封的小朋友回答“有”或“没有”。

“第二排有没有你喜欢的动物?”,请刚才藏信封的小朋友回答“有”或“没有”。

        根据小朋友的回答“魔术师”公布答案。

——师:同样方法,进行第二次游戏。

——师:第三次游戏调换角色,全体小朋友当“魔术师”,老师藏小动物进信封。

——师:请“魔术师”公布答案,并分享猜测的秘诀。

② 第一次操作:幼儿分成4组,每组一个篮子(内有三种动物图片),如上图的图谱一张,苹果帖一张,信封一个。游戏规则如下:每位小朋友轮流将自己心爱的小动物悄悄的藏进信封,其余小朋友当“魔术师”,又对又快的猜出正确答案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苹果帖。

——教师巡回指导。

——分享经验。

­­——难度提升,出示图示

29c237dd4ed845b28e3c0c194c8315e9.JPG

 

——师:“看,这个跟前面的图片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生:“原来只有3种小动物,这里有4种小动物。”

——师:“现在难度增加了,你们愿意挑战吗?”

③ 第二次操作,方法同上,随后师幼进行经验分享。

④ 教师小结:原来,只要根据回答(第×排 “有”或“没有”)排除掉没有的小动物,就能猜出别人藏在心里的最喜欢的小动物。

3. 活动延伸。在数学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包括加大难度的图谱),供幼儿进一步深入游戏。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