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课感研修:“ 八婺之春”浙派名师、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新课展示及研讨会 ----------学习心得

作者:刘徐丽 文章来源:应村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4-25 字体:


    此次金华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金华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崧舟教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教授先借“月”导入,从文中的四字词语入手,通过一道课堂习题帮助学生梳理行文脉络。接着品味“空明”意境,以“闲人”为线索,感受描写月光的句子,体悟情境与心境的合一。最后,通过观看一个超链接《乌台诗案》,了解这首诗当时的写作背景,认识苏轼的生平,感受苏轼那从容的心境,心境空明,正是真正的“闲人”也。其中,王教授还亲自进行了配乐范读,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染上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王教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王教授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如王春燕特级教师执教的《诗的节奏》,王特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真诚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撼,选择不同的诗歌作品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王特从欣赏音乐《赛马》入手,请生谈感受,相继又欣赏了音乐《二泉映月》,感受两首乐曲带来的不同感受,自然地揭出课题,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节奏和韵律是音乐的灵魂。跟随着节奏,又来到了古诗词《诗经•采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学生最熟悉的诗词着手,恰到好处的让孩子作出了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话锋一转,又跟随着徐志摩来到了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朗诵的视频一播,引起全场的共鸣,王老师趁热打铁,紧抓首尾两小节,让学生再一次从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魅力。学生的情感真正的得到了升华。

   (三)如姚晓芳校长执教的《七月的天山》。姚校长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课堂上,姚校长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先抓让人容易忽视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归纳出:读、想、摘三个阅读要求。紧接着,重点抓文中的一段,在反复读的同时结合句式的训练,使天山的美,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随后,迁移学法,自悟其他景色,并摘抄积累优美的词句。通过本课,学生也初步学会了采用感悟式批注阅读的方法。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二、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这次活动,我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王崧舟教授的讲座《文言启蒙课的开发与实施》,文言乃民族文化之根源,做到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他人,人与心灵相结合,真正做到真、善、美。那么,该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王教授也帮我们进行了概括:一是通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是悟读,知晓大意,明白事理;三是熟读,积累文言,积淀语感;四是练读,识记常识,读写互动。

    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篇古文”。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我今后教学的方向。

    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

    赴金华参加此次教学观摩,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抨击。大师的课堂如此精彩,而自己……回学校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备课。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