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灾区教师奏响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
就在我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许多埋在废墟中的孩子们可能还在等待着生命的救援,很多老师还在被破坏的学校、损毁的学校里面坚守着,他们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延耀着生命的光辉。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2008年5月15日
表 情
灾难面前
生命原来如此脆弱
面对灾难
生命却又如此绚烂
每一种表情
都令人动容
每一个瞬间
都感天泣地
孩子
你的痛苦
你的重生
你的自信
你的坚强
你的每一种表情
让残垣断壁生出希望的光芒
你的每一种表情
都在撞击着我们的胸膛
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1岁半女儿或成孤儿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
小雯欣哭得前俯后仰,声音越来越大。女医生和她的脸,贴得越来越紧。一旁,电台记者走了上来,什么话也没有说,往小雯欣口袋塞了两张钞票。
“在救妈妈!也在救爸爸!”邻居也扶着小雯欣,脸也靠上了她的头,“他们都在抢救。”
不管周边的人怎么说,小雯欣还是不住的哭喊,救妈妈,救爸爸!
如果她的爸爸也没有消息,她真的就是孤儿了。
孩子别哭,我们在一起
聚源中学,北川一中,青川一中,汉旺镇中学……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群众尤其是孩子们遭受的不幸让我们痛心。
危急时刻,关爱、救助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民教师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沉着、智慧,甚至生命,护卫着一个个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
最后时刻,胸前护佑幼小生命
5月14日,怀远镇中学
5月14日清晨7时,一夜未眠的战士们终于从一片瓦砾中找到了吴忠洪的遗体。他的背部向上躬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的遗体……
12日地震发生时,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初一(5)班的31名孩子正坐在四楼教室里,听英语老师吴忠洪上课。教室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吴忠洪守护着学生一个接一个跑过三楼的楼梯口。当发现还差两个孩子后,吴忠洪赶紧转头,逆着人流方向拼命往楼上跑去。“吴老师,楼要垮了,不要上去!”倒数第二个跑出教室的学生林霞着急地喊道,但是她看到的只有吴忠洪义无反顾向上奔跑的背影。就在林霞和同学们撤离几秒钟后,这栋四层小楼伴随着一声巨响,轰然坍塌,吴老师和班里的两名同学瞬间被淹没在一片废墟中……
用身躯为孩子挡住水泥板
5月15日,遵道镇欢欢幼儿园
5月15日中午,站在一片瓦砾堆旁,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时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
汶川地震发生后,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当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包括瞿万容在内的5名老师都在园内……
救援队来了,从废墟里发现一个个小枕头、小盖被、小鞋子,还有年仅21岁的瞿万容和她怀里的孩子。被救孩子的母亲跪在废墟上哭喊:“瞿老师,你听到了吗?我和宝宝祝福你,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村民自发为她出殡
5月14日,南坝小学
5月14日10时,当战士们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堆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守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想把这些孩子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
这位老师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今年48岁。
“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去。”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学生们不管。”
14日下午,全镇幸存的村民自发为杜正香出殡,队伍从山上排到山下,他们都要来送送这位好老师。
双臂护住4个学生--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5月14日电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震区三日,废墟中闪耀着人性光辉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官兵用手扒开废墟。
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边一位武警战士用安全帽使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让疼痛阻止泪水倾泻。
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睱顾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 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成都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 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队……
为救学生 新婚教师用身躯挡住砖块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二年级老师苟晓超,正例行在教学楼巡察,孩子们正甜甜地睡着。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整栋教学楼剧烈颤抖摇晃,门窗玻璃噼里啪啦。“地震!快跑,教学楼要垮了!”他大声吼叫学生赶 快逃生,同时用尽全力通知正在二楼、一楼巡察的各位老师。他一边大声呼吼,一边迅速抱起两名孩子直往楼下冲,清醒的十余名孩子紧随而下。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抱起两名孩子冲向楼下,到达一楼最后一级楼梯时,顶楼轰然坍塌,砖块、混凝土、门窗玻璃,劈头盖脸向他们袭来。他本能地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怀中,用 身躯挡住从天而降的坠落物。他的双腿被无情地砸断,胸部、头部也受重伤,扑倒在一片殷红的血泊之中。
下午4点20分,当他被转往县城医院抢救的途中,因伤势过重不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4岁的苟晓超,5月2日刚举行了婚礼……
7名教师带72名学生冒雨翻山逃出震区
12日下午2点28分,北川县曲山镇海光村刘汉希望小学400多名学生刚午休结束8分钟,大部分学生在操场上玩耍,少部分学生正睡眼矇眬地呆在3层楼的教室里。
突然,大地开始颤动,教室的门窗哗啦啦着响。“地震!”老师同时紧张起来,大喊着让学生跑向操场。12秒后,震动越来越激烈,学校外的一些民房开始倒塌。老师们将学生全部围在中间,趴在混凝土篮球场上。
翻飞的泥土、扬起的建筑物灰尘,让师生们呼吸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求生和负责的本能,令老师们不敢大意,相互拉着手将学生牢牢地围在中央。剧烈的震动过后,老师们在余震中义无反顾地跑上还在飘摇的教学楼,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地搜索,将部分还没来得及脱离险境的学生带下楼。
此时,学校门前的道路被倒下的房屋封闭,一些前来寻找孩子的家长动手清理出一条通道。
转移,撤离。教导主任肖晓川立即带着全校学生跑向对面的山上。
站在山顶,师生们看见,他们曾经的家园,已经变成一堆废墟;他们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学校,只剩下那幢3层教学楼仍然倔强而孤单地挺立着。清点完人数,肖晓川放下了悬着的心:学生们无一伤亡!
当天下午,陆续有家长到山上领回自家的孩子。然而,直到下午5点,还有72名学生一直无人“领取”。老师们开始用竹子搭建帐篷。部分老师担心家里的情况,请假离去,留下了7名老师。
当夜无雨,余震却不断,师生们无法入睡,默默地忍受着漫漫长夜的煎熬。天亮了,小雨也开始向这群无家可归的人袭来。留,还是走?肖晓川与老师们开了个简短的会。山下的房屋,学生们曾经的家,已经不复存在;原本完整的大山,也裂开了缝隙,伴随着塌方裸露出了黄褐色的泥土。
大地似乎像患了感冒一样,无规则地打着冷颤。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只有撤离。逃生之路,当然不能选择危险。倾盆大雨,向他们泼洒而来,山下的道路,随时面临泥石流、山体滑坡。7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山尖踏上了无路的征途,这些学生中,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才14岁。
师生们在山间艰难地前行,一边要躲避泥石流和滚落的飞石,一边要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就这样,公路距离县城7.5公里的路 程,不知在山间蜿蜒增加了多少,但是,他们在6个多小时后顺利地抵达了刚刚在县城另外一头的山顶上成立的抗震救灾指挥部。5岁的王义钦,才读学前班,稚嫩的左脚磨破了皮,直到快到终点才告诉老师。十来岁的高年级大孩子,则搀扶低年级的小孩子。就这样,再一次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地到达了目的地。
初成立的指挥部没有汽车送他们转移,没有干粮供他们填肚子,也没有床铺供他们休息,穿着被雨水淋透的衣服,坐了一晚,师生们再一次在相互鼓励中渡过了难关。14日上午,两辆救援车将这群逃难的人送到了绵阳。
几经周折,肖晓川联系到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很快,他们被该校的小学部接走,有吃有喝有床睡,师生们再次找到了家的温暖。
昨天傍晚,记者在绵阳中学英才学校找到他们的时候,孩子们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同时,一位社区医生正在为一个扁桃体发炎的孩子检查身体。“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但是,目前已经证实,有十多名孩子的父母已经在地震中遇难。”英才学校校长何关平说,学校还有130多个学生联系不到父母,学校目前只能先行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比起远前这些正被电视逗得开心发笑的孩子们来说,那7位老师其实是最痛苦的,“目前,已经有4位老师知道家人已经遇难!”肖晓川痛苦地说,一位老教师家里,7位亲人已经离开。而其他的老师,至今还未收到家里的任何音讯。
“他们都是英雄,包括老师和学生!”知道这件事的学生以及老师们都这样评价。
生死关头英雄老师冲上危楼救学生 自己不幸遇难
“同学们,快跑!地震了!”
对于怀远镇中学7年级5班的学生林霞而言,刚刚过去的72小时,难以完全驱散她在地震发生时短短几十秒内所经历的惊恐。从来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她,被吴老师一掌从死神身边推开,让她跃过了生死门。
“如果没有吴老师,我可能,我可能……”刚一开口,林霞已经泣不成声。双眼中仍残留着恐惧的她,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一 双小手将无助疲惫的小脸捂住,仿佛眼前还是那个让她终身不会磨灭记忆的画面。3天来,已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掩面而泣,而每次她的口中总是喃喃地呼唤着“吴老师”。
5月12日下午2时,第一节课是吴忠洪老师的英语课。
和往常一样,对于教学一丝不苟的吴老师,早早地来到了位于4楼第一间教室的7年级5班。提前到岗、认真备课、批改作业,这个多年来不变的习惯,已经被很多学生所熟知。虽然吴老师一贯有点严厉,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喜欢这个爱生如子的吴老师。
“BEACH、BEACH……”2点28分,距离下课时间还有几分钟。带领着大家复习完了旧单词的吴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下了一个新单词。
然而就在此时,地板剧烈地摇动了起来,门窗“哐哐哐”地发出了巨响,桌面上的文具被狠狠地甩了出去。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孩子们,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剧烈抖动,一下子全傻了。“同学们,快跑!快点下楼,地震了!”吴老师撕扯着嗓子的吼声,将同学们从惊呆中拉回。
29个孩子立即起身夺路而逃,仓皇间,坐在最后两排的白艳霞、付瑶、林霞看见离教室门最近的吴老师牢牢地将摇晃得很厉害的门框扳住,引导同学疏散。
林霞,是最后几个跑出教室的。
“快跑呀,林霞!”陷入巨大恐惧中的林霞,被吴老师狠狠一掌推在肩上,将她从教室推向了楼道。而吴老师紧紧护在她和同学的身后,直到跑到三楼。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付瑶回头看见,将大家安全送出教室的吴老师,转身逆着人群朝四楼跑上去。后来才知道,还有两名学生因为恐惧仍滞留在教室里。
一路呼叫狂奔,身后的墙面一路垮落,林霞、付瑶等人跑到二楼时,发现一楼的楼梯已经崩塌没有出路,几名同学急中生智,从二楼教室外的平台上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与死亡的赛跑,她们胜利了,仅仅是付瑶皮外轻伤,其他几位同学毫发无损。更为幸运的是,正在这个教学楼里上课的700余名师生安然无恙。
然而,学生生命的守护神——吴老师,以及另外三名来不及跑出的孩子,却永远地留在了废墟中。
“吴老师又跑回去了”
有人说,在巨大的危险面前,快跑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这与贪生怕死无关,因为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是,吴老师的义举,却颠覆了我们对本能的固有认识,因为在他的心中,在很多和他一样的教师中,爱生如子,守护学生,才是他们的本能。
“如果吴老师要跑,他可以第一个离开教室,他可以第一个离开最高的第四楼层,他可以第一个冲下楼,也许身强体壮的他还可以率先到达相对较为安全的操场。但是,他没有!”怀远镇中学的校长高列,地震后听着孩子们的哭诉,就知道吴老师可能已经出事了,因为和吴老师共事10年的 他,实在是太清楚吴忠洪的为人了——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吴老师回去了,吴老师回去了!”7年级5班班主任何琦至今忘不了,逃出来的学生将她围住,不停地重复着这一句话。
抢险战士从废墟中找到吴老师的遗体时,已是第二天早上7点钟。随后,吴老师转身上楼营救的两名孩子的遗体也相继从被掩埋的瓦砾中被找到。在现场的人,热泪湿了眼眶。因为吴老师被挖出来时,身体僵硬,面部一条很深的伤口,惨不忍睹。虽然当时那一幕已经没有人能够讲述,但是抢救人员根据挖出遗体的位置以及先后顺序,可以肯定地判断出,吴老师已经将两名孩子护送出了教室,并在身后守护他们。只是灾难无情,没有放过他们。
“他本可以第一个跑出去”
悲怆的气氛,瞬间弥漫了整个怀远镇。
1998年,已经执教了18年的吴老师被调任到具有160多年历史的怀远镇中学任教,今年刚好是第十个年头。从1980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在英语教学岗位上奋战了28个春秋。
校长高列,和吴忠洪已经共事10年,这期间太多的故事以及吴老师已经离开的事实,让这位几乎没有流过泪的七尺男儿数度哽咽。
已经无法言语的高校长拿出了笔和纸,为记者画了一张了地震当时的逃生示意图。
从图纸上可以看出,吴老师所在的教学楼是学校里唯一一栋被震垮的教学楼,一共四层楼,每层楼有四间教室。吴老师当时执教的班级位于最高的四楼,其余三间为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所幸的是地震期间并没有学生上课。
“7年级5班的教室和楼梯紧紧相邻,是离出口最近的一间教室,而讲台刚好对着教室门,也就是说,从讲台出门下楼到操场,是最短的一条逃生通道。”高列告诉记者,如果当时,吴老师抛下学生一个人逃生;如果当时,吴老师没有冲回楼上;如果,……
当然,残酷却感人的事实,不会有那么多如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不是长期以来那种守护学生的意识使然,吴老师怎么会在如此危难的时刻,想也不想,头也不回地冲回了四楼教室。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具说服力的吗?”说起吴老师的这十年,高列有太多的千言万语,但是他认为,爱生如子、守护学生的本能,胜过了一切有力的诉说。
“你要按时起床,好生上课”
吴楠,吴老师的儿子,今年刚刚17岁。三天的时间,让这个青涩的小伙子,一下成长了许多。从今以后,他瘦弱的肩头将撑起这个少了“顶梁柱”、不完整的家庭。
记者见到吴楠时,他正紧紧扶着还未从伤痛中走出的母亲。虽然两人间并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他不断用眼神和手势,安慰着、鼓励着妈妈宋代群。母子两人今后相依为命,吴楠在心中暗下决心:我要好好照顾妈妈,一定完成爸爸未尽的事业,明年考取大学,今后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优秀教师。
5月12日的中午12点30分,和往常一样,吴楠回到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中午饭。话着家常聊着天,吃着妈妈烹饪的简单却可口的饭菜,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多少年来,这已成为不变的习惯。
“你要按时起床,好生上课。”因为下午第一节课就是英语课,所以吃过午饭,吴老师起身准备到学校。没想到这一句对儿子的叮嘱,竟成诀别。
爸爸丢下了自己和妈妈,怨他吗?“不怨!”表情哀伤的吴楠咬咬嘴唇,坚定地吐出了两个字。“爸爸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很爱护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也常常照顾不到我们。”
看着伤心欲绝的孩子,记者不忍心地让他再回忆那天崩地裂的瞬间。然而,吴楠却主动地告诉记者:“姐姐,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我自己和妈妈的。”(记者张婷婷)
北川教师刘宁舍己为人
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睹见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
这个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生时刻,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使他们安全脱险。
刘宁是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六班班主任。地震发生的时刻,刘宁正带领自己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宁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 宁说。
正是刘宁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
刘宁说,我们跑出县委礼堂时,发现整座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往日的高楼现在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瓦砾垃圾场。跑回学校时,刘宁惊呆了。两座教学楼垮塌,其中一座被地震完全“粉碎”。刘宁说,要知道,这个校区有2600多名学生。后来刘宁才得知,被压在废墟下面的学生有1000名左右。
刘宁的宝贝女儿刘怡,在北川县第一中学念书,她当时也被压在废墟下面。
幸存下来的教职员工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刘宁在抢救其他学生的同时,每次经过女儿被困的废墟时,感觉一阵阵巨大心痛袭来。女儿被压在巨大的水泥板下面,由于缺乏大型吊车机械,暂时还无法救援。
女儿刘怡所在的初三一班,在二楼,地震发生后,她被压在课桌下面。“据同样困在里面的同学喊话,女儿还活着,只是脚受了伤。”刘宁说,但形势很快发生变化。由于这两天余震不断,女儿被困的空间已经被新塌下来的东西挤占,可爱的女儿永远回不来了。
21岁女教师残尸下护着孩子
听一位解放军讲,昨天晚上凌晨挖出来一具女教师的尸体,已经被压成几截了,好不容易才把身体找齐,拼好,而她的双手下面还护着三个学生。顿时,车上的人都沉默了。有一个熟识的人说,她才21岁,刚参加工作半年。
“板荡识英雄”,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
12日晚,脱险后的北川中学同学在校长刘亚春的组织下,男生4人一组,打着手电连夜搜索未脱险的同学,直到晚上三点半余震频发才停下来。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又协助武警救援队搭帐篷,维持现场秩序。许多学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饭。同学们从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幸存者,仅高三3班生活委员申龙所在的小组就救出十几名同学。同学袁垒一人就救出6名同 学,而他自己则因劳累过度,在13日凌晨集合时昏倒在地。14日转移至绵阳后,袁垒又和另外5个同学成为救灾志愿者。
5 月14日,武警消防战士将晏鹏抬出。 当日,在北川中学救援现场,记者亲眼目睹了武警官兵经过几小时的拼搏,移开两层楼房废墟,救出被埋在下面40多个小时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9班学生晏鹏的全过程。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了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后,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也被埋在了废墟中。
武警水电三总队质安科长涂云已做好了面对任何惨烈画面的心理准备,然而,眼前的一幕却一下子打开了他泪水的闸门:
什邡县蓥华中学被埋在废墟下的16个孩子,当被救援人员告知要少说话,保存体力时,立即拿出身边的课本,默默地认真地学习起来,同时悄悄地相互提醒:“不要睡着了。”
顽强生长着的生命或许根本就对死神不屑一顾。
孩子们得救了。劫后余生的孩子没有大人们预想的那样号啕大哭。女孩张曼见到老师陈全红的第一句话就是:“陈老师,我以前做了很多错事,原谅我好吗?”腿和手指都严重受伤的罗瑶对抱着她的武警战士说:“叔叔,我想弹钢琴、跳芭蕾舞……”男孩蒋蒙则反复念叨:“下面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