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跟班培训学习体会
11月17日,吴丽媛老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又一次相聚在妙高小学,进行第四次实践活动。
第一节课,是来自西畈小学的王娟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老师课堂的整个教学重点围绕“中华不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明白周恩来立下“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
接下来是应村小学的蓝君老师带来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蓝老师教学语言自然,教学中紧抓住杭州、台湾两个青年的场景引导学生深入品读,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思维的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步升温。
第三节课是来自梭溪小学的李南娇老师的课堂展示,她上的课是《卡罗纳》。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在课堂教学中,主抓人物情感,并通过老师、同学、同学母亲的言行,体会到关心和爱心,让孩子真正可以在读中学。
下午,我们集中在队室进行研讨活动,师傅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有选择性地教,学生懂的不教,而那些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才能掌握的知识,才是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内容。
师傅还指出:小学中段介于高、低段之间,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和思想都处于重要的转折期,特别是阅读教学。教材的选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内涵和语言上开始变得深奥,教学要求也要随之而提高。面对这一既特殊又重要的时期,如何有效地设计、把握语文阅读教学呢?她从掌握学段目标、围绕单元重点、抓住课后练习、依据学生实际四个方面和我们进行了交流。
我自己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值得思考的地方:有感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这次培训,我们全体学员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大大地转变了我们的一些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