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媛工作室:遂昌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跟班实践培训班 第二次集中研修听课体会
9月29日,我们吴丽媛工作室团队进行了第二次集中研修学习,同时很有幸,师傅安排我们和鲍校长的工作室一起交流,完成一天的学习。
一天下来,非常充实,课堂展现和交流过程,都让我收获非常多。
首先是曹老师上的《曹冲称象》这堂课,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曹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式教给孩子们生字词语,而我在平时上课几乎都是先识字,再读文,这样虽然易操作,但对于一些字词,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而放入文段中,不仅帮助了孩子们的理解,更加深了他们的印象,效果更好。另外,对待低年段的孩子,曹老师也非常亲切,在语气上,时而轻缓,时而高亢,使孩子们的注意力紧紧地跟随老师。
接着是蓝老师上的《秋天的雨》,提早熟悉过这篇文章,说实话,我自己对这类文章是最没有把握的。当时看的感觉就是,这篇文章真美,对老师本身的语文功底要求很高。所以,我对这堂课比较期待。果然,蓝老师一张口朗读全文,并配上音乐,整个画面感非常强,不仅孩子们深深陶醉,我们坐在后面也非常享受。这样的课文,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体会句子中的美,首先就是要会读,并读好,这真的是值得我去好好学习的地方。
第三节是潘老师的课堂展示,上的课是六年级的《金色的脚印》。潘老师紧紧抓住狐狸与正太郎之间的互帮互救的事情展开,让学生自主概括事件,并上台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的小练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一堂课是杜老师带来的,同样是六年级的课文《鹿与狼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杜老师采用成语贯穿整个教学,对鹿的印象,对狼的印象转变和森林的前后对比,统统都体现在了成语里,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懂得了事物的两面性,也学习到了很多成语积累。
下午,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坐在会议室就今天的学习发表看法,师傅指出,在低段和高段的教学侧重点要有所区别,低段重识字朗读,高段重文章的理解和文字的表达。是的,教学不能一层不变,应该根据学生主体的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也是鲍校长和我们分享的第一点。还有关于课堂提问的语言锤炼,不反馈不提问、做不到不提问、无意义不提问、指向不明的不提问。我自己上课的时候,很多问题也都是下意识的,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是否是必要的,造成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繁琐。之后鲍校长还和我们讲了教学中了要关注文本理解和教学主旨上。
一天的学习,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平时教学中有多少问题是被忽略的,只有不断的学习观摩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很开心,我能加入到这个团队,拥有宝贵的学习经历,我会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