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芸工作室:半日活动观摩体会
9月22日,是本学期周芸工作室组织的第一次学习活动,上午,我们观摩了示范幼儿园中六班的半日活动,下午,工作室的每个成员对半日活动进行了评价,导师周芸对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大家还聆听了实验小学詹晖老师的讲座《PPT课件制作》。一天的学习内容充实且贴近教师学习的需要,给以下是我对半日活动观摩的印象与思考。
一、环节衔接流畅
从晨间锻炼、早操、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餐前活动这些环节中,我们感受到了各个环节的过渡流畅。如在孩子们喝水、入厕盥洗、整理玩具这些需要孩子们轮流进行,且速度不一的环节,采取了分批进行的方法,先完成的孩子会在“小老师”的带动下跟着音乐做动作,等所有的孩子有序的完成活动时再自然进入一个环节,有效的做到了避免消极等待的现象。
二、活动材料丰富
在活动的开展中,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材料,以便他们进行自主选择。在晨间锻炼的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跨栏、万能工匠、钻圈、软垫等材料进行组合锻炼,在走、钻、爬、滚等方面得到了全方面的活动。
三、及时关注幼儿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技术关注、发现孩子的需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晨间锻炼时,有个孩子在跨栏时遇到了困难,不敢跨过去,配班鲍老师发现了,牵着孩子的手陪他跳过去,再鼓励他自己自己跨栏。
四、教学手段多样
集体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这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内容。带班的巫老师为活动准备了课件和小花籽的手偶,充分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充分表达、讲述的机会,孩子们在看课件听故事、和小动物对话、模仿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小花籽的快乐,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五、区域自主有效
在点心过后,孩子们自主而有序的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活动中的孩子都较为专注,有的在独自做橡皮泥手工,有的在合作盖房子。老师对活动中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和重点指导,当巫老师发现娃娃家里喂娃娃喝奶的孩子使劲往娃娃嘴里塞奶瓶导致娃娃头朝下、脚部往上翘时时,引导孩子轻轻的抱住娃娃轻轻的喂。及时发现孩子进步的方面,以及需要引导的方面,拍照进行记录和讲评引导,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短短的半日活动观摩很快就结束了,学员们各抒己见的交流拓宽了大家的交流面,也给大家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正如工作室导师周芸让我们思考的那样:半日活动安排应注重什么?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常规?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活动中收放自如、让活动更有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改进和努力,让我们一起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