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示幼 观摩学习 ——周芸工作室活动之半日活动观摩体会
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园无小事,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蕴含着教学契机。9月22日,周芸工作室组织全体工作室成员走进示幼,进行半日活动的观摩研讨。示幼的老师们向我们传递了科学合理的安全幼儿半日活动的经验与方法。从晨间接待到户外自主游戏,从区域活动到生活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与实施是那么紧凑却又轻松自然,孩子们始终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游戏、学习。本着有学习,就有反思的精神,现将半日活动观摩的体会做一小结。
一、关注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场景一: 户外自主活动中,小朋友在玩垫子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爬过垫子,有的前滚翻,有的侧着滚过垫子,一位小男孩尝试用前滚翻翻过垫子,挑战了2次也没有成功,老师看见了,上前说道:“来,我来帮你一下,你要……”,说完老师蹲下身子协助孩子完成了一个前滚翻,“好,再来一个”,在老师的协助下,孩子又完成了一个前滚翻,开心的继续进行下一次挑战。
体会:小男孩正想尝试着挑战前滚翻,老师的引导和协助,让他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激发了小男孩挑战这个动作的欲望。
场景二:晨间户外自主活动中,一位小女孩,面对 约15厘米的跨栏,不敢尝试,老师看见了,蹲下身子牵起手微笑着对她说:“双脚并拢,用力向上跳,看我,”说完教师示范双脚并拢向上跳,可是小女孩还是不敢尝试,于是老师说:“别怕,我牵你跳”,小女孩还是不敢尝试,老师继续引导,“那你跟老师一样,用单脚跨跳,看我”,老师又示范了一次单脚跨跳,可小女孩仍旧不敢尝试,老师继续引导,“我们还可以单脚走过去”,教师示范从跨栏上走过,终于,小女孩在老师的鼓励下,牵着老师的手走过了放在前面的4个跨栏。老师摸摸小女孩的头,“瞧,你不是走过来了吗,你下次可以试着用比这次更快的速度走过来,好吗?”小女孩害羞的点了点头。
体会:老师做到了尊重孩子能力发展的差异,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降低了要求,同样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场景三:区域活动中,老师发现孩子们用纸杯叠了3幢城堡,一幢绿色,一幢粉色,一整紫色,忙上前“哇,同一种颜色搭的城堡真好看,外面的围墙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用同一种颜色呢?”
体会:在叠纸杯的游戏中,除了围围墙、叠高,他们还初次尝试了颜色的分类,老师及时对孩子的按颜色分类的做法进行了表扬,并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了解了孩子们已有的游戏水平后, 鼓励孩子们进一步提高分类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念。
要点分析:《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同时对教育者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二、自主地、愉悦的游戏氛围
场景一:晨间户外活动场地,老师为孩子准备了户外活动器材,有小跨栏、垫子、山洞、万能工匠等。活动开始,师生共同将材料从器材蓬中搬出来摆放好,约4分钟后,大部分材料摆放完毕,孩子开始自主选择锻炼的区域和伙伴。其中有大部分孩子选择按器械摆放顺序依次游戏;4个小朋友一直在由万能工匠拼搭成的独木桥上,进行平衡练习;还有的小朋友乐意在垫子上玩,或爬、或滚;5个男孩从户外活动开始,一直到结束,始终在纠结怎样拼搭万能工匠。
体会: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幼儿活动中的伙伴和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晨间体育活动的伙伴、材料、内容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
场景二:区域活动前,老师提醒孩子们:“小朋友在选择区域牌时,如果这个区域的区域卡已经满了,就要选择其他区域了!”,随后先吃完点心的孩子开始选择自己想要进入的区域,娃娃家最受小朋友欢迎,不一会就被插满了,这时还有小朋友想要进入娃娃家,老师在旁提醒:“娃娃家区域牌已经插满了”,随后吃完点心的小朋友陆续选择了自己要进入的区域,有秩序的开始了区域活动。
体会:儿童需要的自由是心的自由,而不是一切的自由和放任。在幼儿园里,有限的空间、相对较多的幼儿、师幼比例的制约都需要一定的规则才能保证日常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像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也有游戏规则一样,这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场景三:我的区域我做主。小男孩A拉住男孩B,说道:“你已经很多天都选娃娃家了,今天和我一起到餐厅区当厨师吧”,但男孩B最终还是选择了娃娃家,男孩A瘪瘪嘴,自己来到了餐厅区,当起了小厨师。
体会: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能通过协商的方式和同伴交流,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但也不气馁,丝毫没有让沟通失败影响自己的心情,很快的开始了自己的游戏。这个孩子已经学会用言语和同伴沟通,在整个区域活动中,基本没有出现争执、打闹现象,孩子们都能在自主的游戏氛围中愉悦的游戏。
场景四:发现汽车城的孩子们的材料已经快没有了,老师搬来了相关材料:“给你们送点材料,你们要吗?”“要的,要的”,孩子纷纷说道:“你们可以用它……”,老师说道。
体会:教师以搬运工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在保证活动材料足够的同时,以参与者的方式引导幼儿合理展开游戏,而不是直接了当地指令,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开展游戏的内容与方式。
三、环节衔接流畅,关注细节
整个半日活动紧紧有条,每一个环节之间都过度的非常自然、流畅。
1.音乐律动的运用。生活环节和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都用音乐律动,使衔接显得自然和紧凑。
2.教师肢体语言的暗示与引领。户外活动结束,师生回到教室,老师第一件事情是到卫生间洗手,然后喝水,孩子们很自然的跟着老师洗手、喝水。
总之,孩子在园的生活是自主的、愉悦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孩子的引导者,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除此之外,加上丰富的户外活动器械、区域材料,精致且充满童趣的环境布置,让我不禁感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
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后再进行调整和改善,实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我将结合我园实际进行整理、消化、吸收,将有效的组织与引导方式传递给每一位老师。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化保教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