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在质朴而踏实的理论研修中看见成长

作者:张俊美 文章来源:遂昌中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7-07-03 字体:


不知不觉自己的“班主任之旅”已经踉踉跄跄的走了一年,如果说这一年来有什么是对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裨益深重的,一者该是学生,是每天那些实实在在的“冲锋陷阵”;二者便是班主任工作室指导老师刘永贵老师的教诲与引导。如果说前者是认识源于实践的“一地鸡毛”,那后者便是茫茫航海路上的“一盏明灯”,这灯光常常让你在雾气与摸爬中豁然开朗,这种明朗的感觉不是一路望到底,而是让你在航行中更好的启发你自己,使实践有了新的厚度,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也收获了全新的成长,所以这份裨益会是深重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

还记得第一期的研修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鞭辟入里的解说让我们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全面、完整的认识,使我们思考良多、受益良多,迷惑不安的心情也得到莫大的宽慰和鼓励。第二期的研修更是以全新的、更加具有张力的沙龙座谈形式帮助我们去切实的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甚至是对整个教育工作而言都举足轻重的“道德教育”的感知与认识。刘老师不仅为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精心挑选和准备了两本学习研讨书籍——《德育原理》(檀传宝 著)和《积极心理学》([]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著;徐红 译),更为每一个成员提供了锻炼的宝贵机会和厚实的指引积淀。每个成员在通读经典的基础上,精读某一章节,并在研讨小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感悟,这个过程质朴而踏实,切切实实的引导了我们去关注教育中非常抽象而有力的一个内容——道德教育。

知识传授的机械不可替代性就在于教育当中非机械累加性部分的陶冶,知识可以告诉一个大脑无数种得出“是非”的方法,甚至是“是非”本身,但却无法给予任何一个大脑捍卫“是非”的勇气和明辨是非的品质,可以说道德教育的成功意义即在于使每一个人可成为“人”。而当我们在解读前人闪光的概括和见解时,我们又常常无奈的发现,在担负起延续人类智慧成果的知识传授使命时,却往往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或者闲置了道德教育,现在“高学位的低能儿”在说什么?“高智商的冷酷机器”在说什么?这一次次研讨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更深刻的思考现实、反思自身,虽然我们并不能因为这样一次发问就变身成为具有优秀德育教育品质与能力的班主任,甚至可能我们职业一生都无法将德育真正做好,但却在这一程起航时,给我们播下了这样一颗种子:你是解惑者,更是传道者;他是成才者,更是成人者。这样的教育也许才是更具有光芒和意义的教育,在向这样的教育靠近时,我们习得的不仅仅“艺”,不仅仅“术”,而是“艺术”,也与受教者一并成为了这样一种意识的长足受益者。

这是这次在刘老师的带领下走近“德育”的最大感触,而且在每一次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我们都彼此感受到了一种共有的发现和疑惑,这种共鸣是宝贵的,我们希望它长久,希望它生长,希望我们自己从此能用这一盏明灯的光照亮我们以后更长更远的努力成长之路。(2017.6.24


645e595103ea435397012f343b008ed8.jp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