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接受中职德育挑战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白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从整体上讲,当前中职生文化素质的确较差,甚至有些学生自身有一定的不良习惯。这与中职生的年龄阶段和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和环境的改变,绝大多数学生会得到一个良好的改善和提升。有些班主任对此缺乏足够地认识,认为这些学生是“违纪生”“问题生”“后进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那么多年都没被教育好,因而靠中职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根本无法改变好。这既不符合人性向好的成长特点,也不符合“有教无类”的教育规律,从根本上讲教育之所以存在也是建立在“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变好”的这一假设之上。有些班主任把眼睛紧紧盯在教室里、学校里,对其它学校的教育无比较也无借鉴,只一谓“摸着石头过河”,带着学生走了许多弯路。
由于中职生处于心理困惑和烦恼产生的多发期,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感到前途无望,从而自暴自弃,意志消沉。一些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自卑心极重,情绪低落而孤僻。一些学生家长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本身就是报有“代保姆”的态度,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
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讲究效能,但不可过于功利,要 “以人为本”,对人基本理念、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价值的教化,通过正反面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正义、善良、忠诚等一切美好品质。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应当按照这些美好的品质行事,不能过多受到考核、评比等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干扰,既要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坦荡,又要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积极向上精神,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培养学生信心、乐趣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思想上摆脱混文凭、找工作的想法,从听得懂、学得会、能练习的功课入手,与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做课外练习,从一点一滴中树立学习的乐趣,确立学好的信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与能力联系起来,坚持用多少学多少,学多少要会运用多少,用够用的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注重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积极参与自己喜好有关的活动,敢于在公众面前推销自己。
只有从学校、班主任、学生三方协作入手,共同提高,就能促使中职生德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使中职生综合素质适应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技术升级的需求,推动经济科学发展,造福社会。(2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