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周芸工作室:同课异构感悟

作者:罗小云 文章来源:新路湾镇中心幼儿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7-06-19 字体:

    临近学期结束,周芸工作室学习活动也即将接近尾声。614——16日,工作室在梦翔幼儿园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学员们抽签分成三组,根据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展开“同课异构”设计讨论。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而且周老师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不要百度。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对集体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在自己参与设计并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听别人上同样内容的集体教学活动,再通过周老师的点评,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应建立在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大家拿到活动内容时都各自思考和设计,最后确定一个最适宜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但每个年龄段都忽略了孩子的原有经验,而纯粹的对孩子们进行第一次活动的教学,其实,小班的孩子对图形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设计时过于简单,特别是操作环节,每个孩子都做对了,其实可以放在区域活动中。如果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完成的话,可以增加难度,如:操作的裙子上不要画形状,直接让孩子听指令粘贴,可以是直接说图形名称,也可以说图形的特征让孩子粘贴,这样孩子就会去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简单的配对。大班的孩子对时间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对整点的认识都已经比较熟悉,教师们却还是当做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再加上半点的认识和操作环节,所以整个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较长,但对孩子的提升却较小,如果能考虑到孩子的已有经验对教学设计做出调整,活动的效果会更佳。

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回应孩子的艺术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回应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的去研究和斟酌。在中班活动《我家的门牌号》中,当教师说到门牌号是按规律编号的时候,有一个孩子问到:什么是规律?教师不防孩子会这样提问,于是一直在解释,却又解释不清楚。其实,面对孩子抛过来的球时,有多种回应方式,能接的就接,接不了的可以抛回去或者巧妙的回避,对于什么是规律这个球,教师可以巧妙的回避,如这样回应:规律就藏在门牌号里面,等着我们一起去发现。这样既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思考,又能避免教师解释不清楚的尴尬。

三、注重数学活动的严谨性

数学活动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数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小结,同时要有操作环节,并注重记录的渗透,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记录对其今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帮助。在小班活动《图形宝宝对对碰》中,教师把气球、篮球、西瓜说成圆形,其实它们是球体,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正确的认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不要混淆。另外,在大班活动《现在几点钟》中,许多教师会把时钟说成闹钟,其实闹钟只是时钟的一种,我们往往习惯性的把时钟说成是闹钟,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也一定要注重语言的严谨性。

四、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数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提到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本次活动的三个数学活动中,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这点,小班对于图形的认识、中班门牌号的认识以及大班时间的认识都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