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拓展课让我欢喜让我忧
科学拓展课让我欢喜让我忧
——参加“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有感
5月18日,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在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召开,活动由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主持。我有幸以工作室学员的身份亲历现场观摩学习和互动,听了7节科学拓展精品课和杨春晖老师题为“串点成线 连线成面 构面成体”的讲座,让我对科学拓展课有了新的认识,收获很多,思考也不少。总结一句话就是:科学拓展课让我欢喜让我忧。
喜:教师队伍很优秀+拓展课深受学生喜爱
6节精品课+1节精品展示课
(1) 张文杰老师的《血氧饱和度》
(2) 周宏亮老师的《物质混合后体积会变化吗》
(3) 黄梦瑶老师的《小球的滑滑梯》
(4) 沈雅飞老师的《悬索桥》
(5) 马丽杰老师的《淀粉在哪里》
(6) 孙杰锋老师的《用放大镜拍照》
(7) 楼曙光老师的精品展示课《哨子》
以上7节拓展课充分展示了执教教师上课的驾驭能力,对拓展课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积极探索,主动研究,初显成效的一个过程,本次拓展课选材分别来自乡土知识、教材知识、教师熟知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体现办学特色优势项目的拓展。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教具,利用高大上的接地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实物展台、优学派、手机、数据分析等等,让学生能立体的多维的了解和学习。
教师语言的简介、亲和、风趣、幽默,教学环节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层级清晰又分明,重点突出,衔接自然 ,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有学生为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个人功底非凡,轻松驾驭课堂,能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引向事先预设的地方,每节课学生都能被带动的积极参与,认真研究,而且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的表情,当课堂结束的时候学生舍不得离开的时候,作为执教教师那是多么的自豪啊,听课的老师被课堂陶醉了,时而想起孩时的童趣,农村的乐趣,乡土的气息,不知不觉课堂也结束了。科学拓展课渗透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先进的时代信息,对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朝这个这个方向前进,教师队伍必将越来越优秀。
7节课下来,从学生角度来看,喜欢的程度远远大于教材上的科学课,内容的丰富新颖有趣,乡土知识,民俗知识,以及老一辈的儿时玩具的适时出现和高科技,高大上的学习软件都极大程度的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因为好奇所以兴趣,因为兴趣所以喜欢。今后的拓展课挖掘的内容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有好奇心,长久下去学生自然而然的也会去发现和挖掘身边的科学课程了,课例中的用放大镜照相和哨子一课就是最好的证明。
忧:科学拓展课终要开+蠢蠢欲动很迷茫
观摩了优秀教师展示的科学拓展课加上杨春晖老师的讲座,我顿时有了危机感,我能体会到执教老师背后的辛苦付出,更能感受到因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和科学素养提升而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于是我在思考,我们自己的拓展课方向在哪里?怎么开设?内容应该设计什么?几个课时合适?学生是否喜欢?综合能力是否有提高?科学素养是否有提升?一连串的问题就在我脑子里盘旋,科学拓展课是发展的趋势,迟早都要做,作为专职的科学教师的逃不过的。目前我们教师对科学拓展课的与实施可以说分为四个阶段:(1)静静观察与我无关;(2)蠢蠢欲动混沌迷茫;(3)准备研究探索前行;(4)小有作为初显成效。认真反思自己,之前也就是处在第1阶段,通过这次活动后,结合学校的课程开发,我们也只能算是过度到第2阶段,接下来该怎么走,怎么努力,正是我忧忧之处……
出去一次感叹一次,活动一次反思一次,每次的学习都有提升,每次的学习都客观的反应出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幸好能加入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为自己的学习提供了平台,在陈特的带领和指导下,加上自己的努力,我相信我会进步我会提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