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工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评价提纲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 的性质和初中生的 共同决定的,它体现了三个 、 、 、 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初中计算机课,又不同于初中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对初中生进行信息 、信息 和信息 的培养和提高,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
3、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相应试题的回答,检测和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这种评价方法叫 。
4、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 ,自小学 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
5、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国家 领域与 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部分为 领域内容,学校的班团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等为 领域。
6、有专家认为:“所谓教学,就是创造由教学目标,教学理论,操作程序,实施策略等组成的环境。”所以,教学设计包括确定 ,制定教学内容,选择 ,设计 。
第二部分 简答题
1.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 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电子档案评价?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般实施过程是什么?
4. 电子档案评价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电子式平台――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网站开发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6.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
7.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是什么?
8.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9. 什么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0. 什么是劳动与技术教育?
11.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2. 请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13. 请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般实施过程是什么?
15.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有哪些?
第三部分 辨别题
请辨别观点的正确还是错误,并简要陈述理由。
1、新课程实施后,劳动与技术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就取消了。
2、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使学生初步获得人事基本的劳动与技术活动的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难教,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教材。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部分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课程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部分,所以它是从属于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第三部分 观点论述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独特的价值。
2、你认为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标准是什么?
3、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你如何理解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4、以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或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例,谈谈你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两个领域内容进行整合。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20分)
案例一:
一位老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先让学生做了这样两个游戏。老师用黑布蒙住一名学生的眼睛,让他到办公室抱一叠作业本,另两名学生陪同保护。再把一名学生打扮成孕妇,手上拿着许多东西,艰难地在教室里找座位,找了几圈没有一个同学让位,然后让他在一个同学的座位旁站了5分钟。之后,老师请这两位同学谈感受。这两位同学分别谈到:我理解了盲人生活是多么艰难,今后我一定要帮助他们。我也理解了孕妇乘车多么不容易,今后我要主动为她们让座。
1、请你对这个案例作简要分析
2、请结合你的教学,谈谈怎样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种体验。
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
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凡.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凡.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凡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凡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凡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的讲述了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
我的课已不在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时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
问题:1、在新的教育情境中,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方向吗?
案例二:
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
问题:1、在新的教育情境中,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方向吗?
案例三:
小沿河的启示——“我与周围的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 一次,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到鹅洲东路拣绿化带中的垃圾以美化环境。路过小沿河时,学生们告诉我:“老师,小沿河那边很脏,我们没法把它弄干净!”我和同学们站在小沿河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河面漂满了泡沫、废塑料等垃圾,一个个污水排放口正向小沿河排放着脏水,变黑发臭的河水不时泛着水泡……看着眼前的一切,学生们无不感到小沿河太脏了,我们身边的环境太差了!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家乡的小沿河如今面目全非呢?是人类!人类太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了。我思考着:为什么不就此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呢?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了解目前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环保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我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2、学生进行调查实践,记录有关数据、拍摄照片并反思存在问题。
3、小组讨论,总结调查情况,填写好调查表。附学生调查汇报表。(见下表)
调查地点 |
调查内容 |
有关数据 |
存在问题 |
中桥下 |
白色污染 |
泡沫、塑料数量很多,数不胜数 |
随意扔垃圾现象严重 |
中桥下 |
水污染 |
河边有20多个污水排放口,有3个正在排放污水 |
随意排放污水,导致小沿河水变黑发臭 |
琴琴小吃店 |
白色污染 |
每天可以卖出100多份盒饭,有时甚至几百份 |
废弃饭盒随处扔,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
…… |
|
|
|
查后的思考:
活动二 上网查找有关环保资料。
1、分小组,布置上网收集任务。
2、组织学生利用两节微机课的时间,收集环保资料。
3、分类整理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
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③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
④大气污染的成因、酸雨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危害。
⑤电磁污染、噪音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⑥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问题。
⑦人类采取的环保措施。如,环保日历(地球日、环境日、人口日、禁烟日等)有关环保法律、新型的环保设备环保材料、环保口号、环保标志、环保食品等。
活动三 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活动的体会。
1、出环保主题的手抄报,向大家宣传环保知识。
2、设计可行的环保方案,为保护身边的环境出力。
3、给有关部门写信,提出环保建议,唤醒身边的人保护环境。
4、绘画“理想家园”蓝图。
5、畅想未来的环保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