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遂昌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作者:鲁映霞 文章来源:遂昌育才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7-04-18 字体:

  4月11日至14日,全县各中小学校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共计50多人在教育局基教科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安排下,到杭州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培训。此次培训采用参与式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专题理论研修、群组互助学习、参与式研讨、实践共同体建设、沙龙论坛、考察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形式,为与会者开展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

  此次带班的班主任是浙江大学博士廖艳华老师,她气质出众、声音甜美,整个培训过程,由她安排好我们的饮食起居,并且全程陪同,嘘寒问暖,真可谓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特别是她关于幸福心理学概念的阐释,更是让我记忆犹新。她让我们知道,有时候幸福仅仅是提问方式的不同,比如同样的问题: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只要关注点不一样,获取幸福的方式自然就易如反掌。那么,如何追求幸福呢?怎样修炼得到幸福呢?廖博士告诉我们,要学会正面思考,使用长板原理,也就是扬长避短;培养人际关系,注重健康,简化生活,做一个幸福的德育工作者……廖博士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和培训者工作,她擅长于利用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拉近与会者的关系,比如开场的破冰之旅,群组构建活动,以及班级论坛等等方式,让此次培训多了一份欢笑,大家相互之间更多了一份认识和了解。

  第二天,我们走进了杭州市行知小学,观摩学习了行知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办学成效。不得不说,行知小学“麻雀虽小”——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五脏俱全”——德育工作开展的有生有色。一进校门,大家就被学校各个角落摆放的一个个颜色艳丽、图案不一的卡通兔子吸引了,原来兔子就是这个学校的吉祥物。由学校领导引领,我们一路参观了学校的艺术展厅,里面呈现了各种艺术实物:可以扫二维码的美术作品;学生创作的各种兔子工艺品、科技创作成品展、各类书画作品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从一楼到楼顶,我们又参观了他们学校的走廊文化,每个走廊布置主题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作品,有民俗民风类的、有工艺展示的、有阅读经典书籍的、有动物标本的,甚至有禁毒教育主题的,那里便摆放着仿真毒品样品。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学校的空中花园。每幢大楼的楼顶都充分利用,互相连接,种花种菜种水果,而且利用大棚技术,里边可以测温度、湿度,四季常温,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实践基地。通过行知小学楼叶通校长的介绍,原来行知小学就是实用又好玩的“儿童生活体验馆”,在漂亮的教室之外,孩子们转换各种学习方式,用更生活化的行动来解读校园,践行行知理念。

  此次培训,我们还聆听了“行动德育”的倡导人邹六根教授关于《行动德育》的阐释。他说《行动德育》以“生命树成长模式”的德育理念,以“歪脖子树理论”的德育目标,以“眼中有‘世’,心中有‘是’,手中有‘事’”的德育基点,以“工作+生活+发展”的德育模块,以“学生活常识,学生存技能,学生命尊严”的德育内容,以“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的“大德育资源”,建构与实践一种基于“成长—成才—成功”的“行动会发生”的德育实践体系,形成“草根德育”思想。《行动德育》倡导“班主任应该实施博爱、仁爱、睿爱“三爱行动”,争做真心、恒心、巧心、细心、信心“五心班主任”,优秀的班主任必定要用心关注班级的后20%,班主任没有给学生事情做相当于给学生增加犯错误的机会”等等班级德育创新思想。

  他为班级打造的骆驼文化,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画画骆驼,说说骆驼,而是深入到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们学习骆驼。让班级文化从外在表现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产生了学做骆驼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说让孩子自己想去做好,而不是被逼着想去做好。我觉得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常常采取了高压政策,制定班规,强迫孩子遵守,虽然这样做,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孩子也形成了一些规矩,但是总觉得这样的管理少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生气,孩子们总是被迫去这样做,那样做,并非出自本心。

  在邹老师的骆驼文化教育下,他的这些孩子们,也就是我们常人眼中认为比较难调教的孩子们一步一步地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学会回报社会和父母,学会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的能力。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赵群筠作了关于《感动——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的讲座。她给我们介绍了在文晖中学时,关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实践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教育,首先是一种德育。“文,文化;晖,光也;文晖,文化之光。花是果的路,云是雨的路,学校是师生成长的道路。”赵校长这样来阐释文晖中学,并找到属于他们学校的校训:我的道路是最美的!这8个字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甚至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适用——“我的道路是最美的!”每念及此句,内心升腾的必将是越来越多的自信,以及来自心底拥有生活的一份美好。

  短短四天的学习马上就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却无限扩大,这就要我们每一个与会人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用心品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不断进取。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