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每一个学生 从身边事做起
爱每一个学生 从身边事做起
在现实生活中,爱比合群、吸引要复杂得多,可以说是合群和吸引的高级形式。爱的主要特点是关心对方,自己的行为受这种关心的指引。社会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和沃尔斯特指出:有两种爱,即恋爱和友爱。友爱泛指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它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产生的,它是现实的,把对方视为现实的人,它被认为是人们对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的积极情感。友爱的特点是友好、理解和关心对方幸福。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的正是这种友爱。
教师为什么要给予学生这种爱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爱学生。
教师的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人都有爱的要求,即爱别人和被别人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的心理实验--"皮革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 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的成长。有人说: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
教师的爱,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把对父母的爱迁移到教师身上。为了博得教师的爱,他们会努力地守纪律、努力地完成教师提出的一切要求;教师的爱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发他们对人生的信心。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会逐渐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反映着一种对他们的评价,他们很在意这个评价,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了自我价值感,激发出奋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教师的爱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模仿的意向。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证明:人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学生亦然。如果学生热爱某位教师,那么他不仅喜欢这位教师的课,而且连这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他模仿的内容,这时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故而,英国哲学家洛克强调"教师本身的行为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诲……毫无疑问,坏榜样比良好的规划更容易起作用。所以他应该时时留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由于学生具有模仿的意向,所以教师应注意用自身的榜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