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了《老人与海鸥》的基础上,要继续让学生练习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想体现一个真实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所以课前我没有让学生事先预习,而我自己却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互相互辅的基础上对知识落实到位。
一.以旧带新,激发兴趣
因为先前已学过《松鼠》,那篇文章重点是写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回忆学习了《松鼠》之后对它的印象,这样以旧带新,再告诉学生今天学的这篇有关松鼠的文章在写法上非常独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己垫窝的趣事。课文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样淘气顽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爱。细细读来,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二.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体现本真课堂
教学的本质是把握目标,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教学的知识点,衔接知识的生长点。课堂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才是本真课堂!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把学生的听说读写切实落到实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感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是需要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来培养与提高的。所以,语文课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与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导入新课后的第一环节是学生小组内读课文,合作解决生字词的问题,然后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松鼠在“我”家做的事情。因为学生第一次读这一篇文章,有些学生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来解决生字词,而我都尽可能地等到他们能读通读顺句子为止。小组合作之后,就会碰撞出不同的思想,在学生心里,松鼠不止做了三件事情。比如:我们一家人初见松鼠;初来乍到;爱交朋友;储备冬粮;晾晒蘑菇;为己垫窝。后面三件事情是课文中重点介绍的,而前面的事情也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但是要告诉他们这些事情是松鼠刚跑进“我”家时发生的事情,课堂中我们重点交流的是松鼠来“我”家后发生的三件事情。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阅读意识
学生概括出三件事情后,我进行板书,顺势出示课文中具体介绍这三件事情的句子,学生通过朗读得出“这是一只( )的松鼠”。面对如此滑稽、让一家人哭笑不得的松鼠,“我们一家人”对它又有怎样的感情。学生再次小组内快速地读课文,然后讨论,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做批注。
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平时我就让小组成员轮流说,轮到的同学必须说,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学生就树立了阅读意识。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因为之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他们站起来交流时就可以把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完整地说出来。
同时我重视学生的学法和朗读指导,比如:课文第6自然段时,学生知道这一段是对松鼠的动作描写,圈出了动词之后,得出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写出了松鼠与“我”的亲密关系,表达了“我”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动词的使用是为流露出松鼠和“我”之间的情感,所以我告诉学生动词的使用,特别是连续动词的使用可以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可以学习使用连续的动词。
四.不足之处以及建议
用小标题概括三件事情时,很多学生用的小标题都不一样,但是我为了尊重学生的见解,都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事实上,我应该要告诉学生,这里应该统一格式,比如:储备冬粮,是属于动宾结构。如果提醒了之后,学生再进行小标题的概括,这样效果会更好。
交流“‘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感情是怎样的,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这一环节时,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我顺势在课件上出示相关的句子。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他们分析句子时利用了抓关键词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此时我应该在课件上把学生找到的关键词用其他突出的颜色标出来,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能够注意到,然后通过自己读来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