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真正的教育
秋雨绵绵,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风声起伏,奏出了和谐而美妙乐章,如同我们此刻的心情。参加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与拓展”90学时培训,我们来到了绍兴诸暨,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初到这儿,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热情洋溢的班主任,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她都照顾地非常周到,让我们外出的学习者感受到那儿都是自己人,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要清楚他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细细回想他们每一位的报告,我能够获得很多的启示。
一.从“用学科教”到“用学科育人”
培训第一天,由绍兴教研员给我们作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课程探讨”,绍兴属于课改走得前沿的地区,很多理念与实践都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同时恍然大悟。“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种子期”,素养的“种子”:友善、思考、独立。不同的年段,人的核心素养要素有所不同;同一“核心素养”,不同的年段,具体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以“思考”来说,小学更多的是能提出自己的问题,中学更多的是提出反思与不从众。以“友善”来说,小学更多的是善良和诚信,中学则更多的是尽责与担当。以“独立”来说,小学更多的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中学更多的是耐挫力和坚持。
以《果园机器人》为例,找出文中“果园机器人能帮果农干什么”的句子。据调查数据统计:绍兴地区共调查43人,正确率为51.2%;杭州地区共调查44人,正确率为52.3%;安徽铜陵共调查30 人,正确率为40%。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这一题重点是让三年级的孩子学会准确地捕捉陈述性信息,但是三年级的孩子的思维方式刚开始从直观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对于他们看文字只是一个画面而已,所以提取信息大部分都是不完整的,这对他们自己而言只是画面的多与少,又有何妨?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学科课本上,而是联系生活,让孩子经历体验了,那才是真正的收获。教学有关“鲁迅”单元的文章时,孩子要理解鲁迅的为人以及从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单单从课文的文字上是体会不到的,孩子可能可以体会到表面浅显的意思,但分析不到位。此时教师就应该发挥具大的作用,可以先提供一些鲁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以及有关鲁迅的文章或是影视作品,孩子看过了,知晓了,才是真正的经历体验,才有真正的收获。
二.学会单元整合,构建艺术课堂
培训第二日,我们一大早幽然漫步在诸暨新世纪小学的林荫道上,袅袅秋风,萧萧落木,幽幽花香,让我们神清气爽。听说今天的老师可不一般,只要他参加的比赛,拿的都是特等奖,所以我们早早地来到大会堂。这是来自上海建平小学的朱煜老师,看似非常普通,但他谈吐不凡,幽默风趣,他的讲座,让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沉醉其中。
朱老师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不一样的《女娲补天》。因为版本不同,上下册的课文也不同,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没有教材,但是老师依然不紧不慢地和孩子们聊起了当下的流行音乐,再聊到《汉乐府民歌》,真是精喜连连:释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朱老师紧扣要领:一是中国的特殊地势西高东低;二是古人说话很喜欢用比喻……听着朱老师娓娓道来,不仅是孩子,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去读一读。
课堂上,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独特的方式,没有千篇一律,只有独具匠心。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追求的是口耳相传,讲故事是训练孩子复述的最好方式(这里的复述是要求详细复述),这就要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课堂中让孩子说一直都是最薄弱的环节,但朱老师却一如既往地进行,他非常注重孩子的复述。比如让孩子概括小标题,并尝试讲完整的故事,意图是考察孩子的语言综合能力。孩子一次说不好,可以有第二次机会,第二次说不好,就给他第三次,这样实施之后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新的突破,真正的发展思维。
三.做一次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
诸暨教育界流传这样一句话:“诸暨古有范蠡,今有赋有诗意有情怀的陈杰”,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带我们走进了“教育的内心法则”。陈老师的见解深刻通透,发人深醒,“独特”的普通话也非常有个人特色,有时需要我们去猜测,有时结合我们熟悉的东西可以知晓,这样反倒让他高深的道义显得平易近人。他的课似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神奇力量,会让人静下心来静静思考。
陈老师提出,我们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做好真正的教育。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引发了我的思考。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张图片:“一个非洲小男孩,光着瘦弱的身子,手上拿着两根棒棒糖。他把一根糖剥出来放在自己嘴里,而另一根则给了他身边拍摄他的摄影师。”一个非洲小孩子,可能他的一生就这一次吃到棒棒糖的机会,那肯定是非常美味的,可他却毫不吝啬地和别人分享,我想这就是真正教育后的结果吧!所以真正教育不是在课堂上怎么上好科学文化课,而是帮助孩子,和孩子一道求真,求善,求美。
开学初刚接手一个新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有一大特点,班干部全是女生,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就变得很强势,而男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女生逮个正着,长期以往,班级里就形成了女强男弱的趋势。我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所以第一周的班会课上,我把班会主题取名为“我和老师有个约定”。学生们都很好奇,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故意清清嗓子,说:“我和你们有个约定,约定一旦形成就要去遵守,每个人都不许反悔。”这时他们肯定会更加好奇,想知道我到底说的约定是什么。然后我说:“我想班里的女生做一个优雅的人,男生做一个阳光大气的人。班级里无论发生什么事,要第一时间通知我。”等我话音一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男生,好像寻到了知音,都非常赞同。可女生又不同意了,她们觉得男生就是要用“暴力”才能管理得好,如果女生弱了,男生就会胆大妄为,最后我们决定在下周的班会上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是做个优雅的女生,反方是做个强势的女生。辩论赛结束后,大家进行利弊权衡,最后全班人都同意我那个约定了。现在班里如果发生一点小矛盾他们就会用我的这句来提醒,真的很快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所以我们班级的第一条公约就是“做优雅的女生,做大气的男生”。我想这比天天说教得到加倍的效果,而且这对他们今后做人方面都有了一个准则。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能提高个人的修养,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就是真正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四.做一个孩子们的重要他人
一直在猜测“斯怡安”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专家呢?第三天下午才见到了本人,和心里的预想千差万别。那天刚好是我主持,所以我有幸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她,我第一句话和她说:“安安老师,终于把你给盼来了,好像我对你的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因为她的落落大方,看着非常亲切,这不正是邻家的大姐姐吗?所以我用“安安老师”这个称呼马上就脱口而出了,在我心中这是一种尊称。课堂上,安安老师风趣幽默,激情昂扬,我非常钦佩她的才华横溢,同时也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心理学真的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安安老师说的好像也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一直坚持的。一直以来,我对我的孩子们说:“学样里学习,成绩并不是第一重要的,而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懂得去做人,那这个人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当我看到龙应台写的这一段话时,我觉得她道出了我的心声。暑假里,参加心理健康B证面试时,我也这样和面试官交流过,我是一名班主任,我热爱班主任工作,我把每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我爱他们。
平时,我会细心观察班级动态、学生心理,发现有问题存在,我就会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的参与、体会,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班主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郭文红老师也说:“这是一件春风化雨的事,理性公平智慧地对待你的学生吧,严格要求是理所当然,但是即使忍无可忍也要保持冷静。”回顾自己的班主任之路,我觉得倾听和树立学生形象是我最理智的做法。
倾听,有时真的可以收获不一样的效果。特别是作为教师,应该一视同仁,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说话的权利,让他们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这也是我今后要坚持的,我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直到孩子们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