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孩子走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般情况下,5岁时后的创造力是有90%,到了7岁则为10%,而在8岁以后就下降到了2%。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表现出来的是,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被各种应用知识和人为的干扰所束缚,所以逐步的就丧失了自己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想象的能力了。如何让幼儿能在不束缚、不控制,但是能在规则中开发潜能,增长经验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试着来规划一下吧。
一、想法的改变
“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给了我们一个有着自己想法、无雕琢的孩子。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与赞赏每个孩子的新的想法与做法,可是我们却常常做不到这样。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面,我们一直把那些乖乖的听老师、长辈的话的,能在各种活动中不妨碍于我们工作的孩子叫做好孩子,对于他们我们常常给予的是表扬,对于这类的孩子,哦我们则是束缚住了他们的对于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他们爱动、爱闹的天性。对于那些与你反着来、思维活跃的孩子,我们则常常给予他们的是与错误、顽皮、任性相关词进行描述他们,从而忘记了他们身上真正存在的探究精神、好奇好问的天性,我们会子啊言语或则在行动中不自觉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的萌芽。
如果我们以不干预孩子的任何活动让孩子尽情的创新,这样可能导致的是让孩子盲目的进行探索,从而让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这条路上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难,会缺少活动的目的性,继而导致孩子对活动丧失掉继续探索的兴趣。那如何让孩子在自己好奇的天性中,正确的利用自己的想法进行想象、探究呢。我们应该给予的是一定的常规,告诉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在相应的规则下进行活动。当孩子提出自己的一问或者是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改变消极的想法与态度。让孩子在相对宽松的精神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
二、教育方式的改变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常常重于孩子的模仿,并且对于孩子的活动要求的内容较多。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出示的都是范画的形式,让孩子按照教师的范画进行绘画活动,还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绘画,教师画一笔,孩子们也跟着画一笔。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也是让孩子进行的是反复的跟唱歌词的形式。在一堂课程活动结束环节中,我们的评价活动常常围绕的是孩子们的结果,例如是孩子们的画像不像自己的范画,他们会唱歌曲的那个部分了,教的儿歌都会背了吗。不过,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模仿意识,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利用自己的模仿能力来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与经验。在此点上,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模仿,但是我们不能抹杀了孩子对于自己模仿能力中的创新的意识。所以,我们在课程活动的设计中,应当增加其灵活性。例如同样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利用的范画可以是半成品,所谓半成品则是突出绘画内容的主题内容,让孩子通过教师的讲解重要的绘画步骤来进行绘画活动。画汽车,汽车的种类是有很多的,但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汽车是有车身、车轮子等部件组成的,小汽车的车身应该是什么形状的、那大货车的呢,在一点上让孩子进行想象和扩展。从而改变了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味的追求模仿的死板化教学。注重幼儿教育活动的游戏化,让孩子能够在活动游戏,游戏中活动。
总体来讲,我们应该依循新《纲要》中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我们应该以多种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并且,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应该因材施教,努力的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满足与成功。
三、教育环境的改变
宽松的活动环境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在幼儿教育环境中,我们通常将环境分为两类: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方面,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材料,能够保证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活动与操作。精神环境方面,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愉快、自由的心理氛围,能够带给孩子们积极的思想空间,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自由的探索、想象和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决定。在教育环境中,我们应该不容忽视一个重要因素—家园合作。在家园合作的环节中,教师应该多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知识,让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的活动环境,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想到了陶行知所提出的“五大解放”:1、解放孩子的头脑。能够让孩子自由的想象。2、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能够通过眼睛自己去观察、发现。3、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操作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4、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能够主动地去说,愿意与人说,敢于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5、解放孩子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在宽松、舒适的大环境中进行活动,在一天的活动中,能够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幼儿教育中,改正掉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压制幼儿创新能力与行为的现象。改变自己的循规蹈矩的教育教学方式,给予活动的灵活性。让我们能够在创新教育的这条道路上,也能把我们的观念与想法得到一次创新的改变。让我们与孩子在创新教育的观念中转化为创新教育的行动中,从而让孩子得到最大的教育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