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内心,陪伴快乐成长
3月13日晚,我有幸参加了在梅溪小学举行的“与孩子共成长”第二期活动,聆听了朱红老师“怎样说孩子才会听”的亲子分享会。
现如今,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怎么说也说不到孩子的心里面,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沟通,甚至是有的孩子都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说话。在学校,也经常听到家长和我抱怨:“老师,我孩子最听你的话了,你帮我和他说一说。”面对这种情形,我不禁忍不住,想反问,“为什么你的孩子会不听你的话呢?你可曾想过自己怎么做或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许多家长总是把希望寄托于老师,仔细想想,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也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中,看到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面子,只注重自己的想法,在老师与同学面前揭孩子的短处。或许,父母只是希望通过这样批评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改变。
听了朱老师的实例分享后,我发现,父母一旦从负面开始评价孩子,不经意间已经给孩子贴上了标签,也在无意中影响着孩子朝负面的方向发展。其实这不仅仅是父母会有的行为。反思自己,我想自己也在不经意间给班里的孩子贴上了标签。有些孩子总是调皮淘气,在与他们的沟通过程中,我无意中会提到“调皮”“不自觉”等负面词语。或许,就因为我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孩子们就会觉得,反正在老师的印象中是不好的,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也就朝着“不自觉”的方面发展。
不管父母还是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当他们受了委屈或遇到挫折时,最需要的就是家长或老师的倾听与表达的关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和紧张情绪,有助于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其次,要给孩子积极地回应。孩子天性好奇,总喜欢问这问那的,这种行为从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为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提的问题不仅多而且千奇百怪,问得多了,很多父母都会不耐烦,要么是训斥,要么是随随便便地敷衍了事。我想,同样在学校里,老师也要适应地给孩子回应。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虽然,亲子生活和学校里的师生生活都需要理性,建立规则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感性也很重要,重视、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也不能忽视。因此,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尊重与关怀,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共同面对,陪伴他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