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感研修3:用心巧设 精雕细磨 绽放精彩
9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鲍宗武工作室半天教研活动,聆听了《假如没有灰尘》课堂教学,让我真切体会到一堂优秀、高效的语文课足以反映一位语文老师对教学之用心,一位用心的语文老师又映衬出一个团队、一所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态度,更体现了校长在教学管理上的理念。这堂“用心巧设、精雕细磨,处处绽放着精彩”课,让我收获良多。
一、用心巧设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一直以来,总是觉得说明文,少有优美的语言,鲜有真挚的感情,值得揣摩的无非就是说明方法的运用,除此实在没有阅读的趣味。教学时读读课文,说说方法,知道知识,草草了事也就罢了。选为公开课教学内容,那便是“自找没趣”了。然而,该老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实在让我吃了一惊,更让我惊叹的是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的设计竞也这般的玲珑剔透。
语文课堂的揭题往往倡导开门见山,分分钟搞定,但兰老师的揭题却花了十分钟有余。正值一头雾水之时,找来语文书翻看,才发现教师已将课文1-3自然段关于对灰尘的介绍以及灰尘给人类的印象两方面内容前置,将繁多的文本内容悄然无声的分解在揭题之中,学生学得趣味盎然,真有“润物细无声”之境界。这一设计足见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入、对课堂掌控的精到。
课文教学,以练促学。课堂中,教师设计了以学会运用说明方法为目的的练笔,用上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写灰尘的特征。虽然在小练笔训练内容的问题上,老师们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的理”。但我觉得兰老师的预设目标很切合实际,也很实用。虽然说明方法三年级已经接触,但充其量也只是能判断,不能真正运用,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提升,符合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的梯度。
二、精雕细磨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磨课是教师成长直通车。40分钟的优秀课堂,是无数个日夜心血的累积,是无数次的“刮骨疗伤”。《假如没有灰尘》这堂课,不是个人的智慧,它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自着手设计,老师的内心就在经历一次炼狱:时而举棋不定,时而纠结烦躁,否定、认可,再否定、再认可……直至稿子的出炉。团队力量的加入,让老师的灵感、内功在经验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被激发。一个个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团队彻夜研讨的成果;一个个丝丝相扣的环节,是反反复复的修改,逐字逐句推敲的珠玑;专家指导更为精彩课堂添砖加瓦,那是豁然开朗的喜悦。《假如没有灰尘》堂课中的小练笔设计正是这样呱呱坠地的。
三、绽放精彩
精雕细磨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绽放精彩不言而喻。一篇说明文如同一根鸡肋,老师却“春风化雨”,将事物的两面性阐释地淋漓尽致。娴熟的课堂操控,尽显细节的美丽;亲切的教师语言,让课堂如沐春风;高效的课堂质量,让课堂忙碌而充实……
白驹过隙,为期半天的工作室学习匆匆而过,万般不舍的学员们满载收获回到各自的岗位,开始自己的借鉴与模仿、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实验小学浓厚文化的底蕴,导师隽永的诗意情怀,恰如绿茶的芬芳咖啡的绵长。鲍宗武工作室的每一个学员都将走在一条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新成功教育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