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课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关键句,理解体会
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条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弄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见有限制,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以疑引读,思后促读。
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同桌互助的形式地去读课文。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大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联系上下文,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拓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无边无际,如:草原无边无际、大海无边无际。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疑问,思维得到了锻炼,读出了不同的语气。
本课存在的问题: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说自己记忆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