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本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记蒋军晶老师《景阳冈》
近日,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听到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蒋军晶执教的《景阳冈》。《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全文充满浓郁的白话文气息,散发出诱人的古典文学气息。有些生僻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但字里行间流淌着打虎英雄的勇猛与机智,使人读了仿佛英雄就在眼前,武松就在身边。
蒋老师用其风趣幽默、简洁扼要的语言,引领学生步步进入文本深处,在体验中表达,在表达中体验。
一、 理性凝练的导入显大气
教学伊始,蒋老师就开门见直接揭题导入,简单讲述就让学生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出处和背景。然后由“筛”字的读音点出武松与十八碗酒,帮助学生对“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一番阅读预测,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感觉理性、凝练,体现了男教师的大将之风。
随后蒋老师又在出示“榜文”二字,非常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给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随后让学生们带着思考自己阅读课文,通过关于故事中的“十八碗酒和三处榜文”→ 酒和榜文都没有拦住武松→上冈的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引领学生从整体入手,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去阅读、感悟,理解具体内容,从而有效地概括出武松的性格特点。
二、 独特精妙的过程绽亮点
1. 看似无意实有心的闲聊
听着将老师的课感觉很轻松、愉悦,更多的时候觉得似乎他不在上课而是在与学生闲聊,在看似无意的闲聊中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落实教学目标。例如,片段一:教师说:“读得好,满满筛了一碗酒。几碗了?”学生道:“一碗。”蒋老师又问:“继续读。(课件出示: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几碗了?”学生回答:“两碗。”……教师说:“几碗了?”学生回答:“十八碗。”“这前前后后武松共喝了十八碗酒。限于篇幅,教材里这篇文章啊,缩短了。后来具体怎么筛酒的句子缩成这样一句话──(课件: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蒋老师说。学生恍然大悟了,继而是一阵笑声。又如,片段二:在三处榜文教学环节中, “武松如果仔细看,愿意读,这一路上可以看到几处这样的告示?几处?不忙着举手!” 教师说:“也就是说武松可以一次一次看到这样的告示,对不对?奇怪了,店家阻拦了,告示提醒了,可是武松偏偏还要上这景阳冈,偏偏还要遇到这老虎。你说原因是在别人呢?还是在他?”老师问,学生大,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说”,学生“说”得不亦乐乎。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的《教学漫记》中曾说过:“看戏是愉悦的事。但是戏太“文”了,时间太长了,观众也会疲劳。如果小丑一出场,剧场内则会顿时活跃起来,使观众感到轻松。教学何尝不是如此?”蒋老师看似无意的闲聊,实则是那么的“有心”,帮助学生理解了词意,设置了梯度,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了记忆。
2. 紧扣语言特点的诵读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蒋老师抓住动作描写这一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比较,体会武松的过人之处,在读中体验感悟、理解、欣赏,体会这一特别的写法中所蕴涵的特别情感。
例如,在通读打虎片段内容后,蒋老师说:“历史上打虎的英雄多得是,但是我们最喜欢看的就是武松打虎。他特别在哪里呢?”生:“我觉得我们喜欢看武松打虎就是因为他赤手空拳跟老虎打”。随后蒋老师引领学生随着反反复复体会武松的过人之处。生答:“反应快,力气大,武功好,武艺高强,谨慎、智勇双全……” 蒋老师紧扣反应快的动词——“闪”, 老虎一出来,武松──闪,老虎一扑,武松──闪,老虎一掀,武松──闪,老虎一剪,武松还是──闪。采用了与之相应的诵读方法——反反复复读。并让学生读读再找找还有哪些类似的词——“抡”。“跳” “劈” “按” “揪”找到后再读读。通过多番诵读,把无声的视觉语言转化成了有声的听觉语言,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想象语言描写的画面,还原武松打虎的场景。
紧接着将老师又问学生“这个“闪”字好不好?可以看出好多东西,对不对?可以看出武松聪明吧?可以看出武松谨慎吧?其实聪明和谨慎还有很多细节看得出,我们时间不多,我就开放一个名额。你还从其他地方看出他的聪明和谨慎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了那个智勇双全的英雄,走进了武松的内心世界。
这部分的教学,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抓住语言文字的特点,大刀阔斧地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该详的详,该略的略,通过默读、诵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落实语文基础知识,促使学生静中沉思,定中生慧,读中生悟,体会到经典动作写作手法的好处,有所收获,培养学生具有感悟和评价语文基本能力,并引导他们把这种能力迁移到课外,转化为一种能够受益于终身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 巧妙延伸的拓展呈智慧
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施耐庵对武松的喜爱和崇敬之情。除了选取但是蒋老师选取了金圣叹—— “人”。(课件)他认为武松还是血肉之躯,终究还是一个人。所以下面请你静下心来,就打虎这一段做批注,在哪些地方你也像他一样写一个“人”字?你看出他毕竟还是一个血肉之躯。毕竟终究还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强调再“过人“终究还是人,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对课本文本的拓展中,学生对这位武松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这一段补充,极大地挑起了学生关注英雄人物的光辉一面,也要看到他们普通人的一面。同时激发了同学们课外阅读原著的好奇心,蒋老师对《水浒传》中人物命运的作了补充,对文本的巧妙拓展,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更本真地去阅读和体验课文。从课内到课外,从敬佩到惋惜,延伸的不是知识,而是历史,尽显了蒋老师的教学智慧。
蒋老师的课以独特的视角、精致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课堂,给人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语文教师一定要建立大语文教学观,脚踏实地钻研教材,夯实自身的文化功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