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地听 静静地想
1月12日下午,我参加了在遂昌县示范幼儿园多功能厅举行的“千人百场”名师送教活动,有幸观摩了泰顺中心幼儿园园长徐晶晶老师带来的中班音乐活动《吹泡泡》和杭州采荷二幼园长汤肖丽老师带来的中班语言活动《小猫过生日》,最后还聆听了杭州娃哈哈园长张群老师对两个活动的精彩点评。虽然活动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收获照样不少。
先来说说第一个活动中班音《吹泡泡》。这是一首包含了长短不同两种乐句的歌曲。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徐老师逐一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吹出了怎样的泡泡,有的说“我吹了大泡泡”,有的说“我吹了花泡泡”,还有的说“我吹了双胞胎泡泡”……对于孩子们的表述,徐老师给予了不同的肯定“你吹出了大泡泡,一定用了很大力气”、“双胞胎泡泡,好神奇啊”。第二个环节是倾听音乐,学唱歌曲。徐老师先让孩子们倾听音乐,找一找哪一段是老师在吹泡泡,感受不同的乐句,再让孩子边唱歌曲边学吹泡泡。徐老师把歌曲学唱融入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学,没有一遍遍重复的跟唱。最后一个环节是跟着音乐当泡泡快乐游戏。徐老师甜美的歌声、优美的动作、活动中活灵活现的眼神让我觉得“课如其人”一样的美。听了徐老师的课感想有:
一、经验准备同样重要。在活动准备环节,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教具、学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而忽视了前期经验的准备。徐老师以“刚才我们在活动室玩了什么?”导入活动。这一恰当的导入方式链接了幼儿已有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是在活动前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泡泡游戏中积累起来的,因此孩子们在活动中个个踊跃发言,有话可讲。
二、“忽略不计”也是一种教育机智。在孩子们倾听一遍音乐后,徐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一段是老师在吹泡泡?”说实话,当时我也没有听出具体是哪一段,我想这是很考验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的,所以孩子们静了静。后来有孩子说是音乐的后面,徐老师没有作过多解释,而是反问孩子:“是这里吗?”聪明的孩子马上意识到不对,改口说“是前面”,“是的”老师立刻给予肯定,活动按照预设继续前进。有时候,教师会因为孩子的回答和预设的不一样,就极力解释,最后解释越多越解释不清,让孩子的一句话把自己也绕了进去。
三、师幼互动不一般。在观摩活动中,常有把操作作品向客人老师展示、赠送的互动,但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孩子找陌生的客人老师一起游戏,这不仅对孩子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徐老师做到了。
四、接好孩子抛过来的球。正如张群老师在点评中所说“要关注孩子的表达,跟着孩子走”。在唱到“吹泡泡,吹泡泡,啵--啵--”时,孩子们对“啵--啵—”的象声词很感兴趣,他们的理解是泡泡破了,而这也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这时徐老师采取的也是“忽略不计”,继续引导孩子按照预设学泡泡和泡泡一起游戏,如果这时徐老师能关注孩子的感受和表达,对孩子进行有效回应,让孩子跟着音乐学学泡泡破了也是未尝不可的。“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要接好并恰当抛出孩子抛过来的球。
再来说说第二个活动中班语言《小猫过生日》。这个活动在2012年园内观摩活动时有本园老师上过,所以一看到门口张贴的活动安排表时,我就在期待:同样的选材名师会怎么上?也在想:我们和名师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汤肖丽老师不愧是特级名师,她一出场就非同寻常,没有和其他老师一样直接请孩子们跟客人老师打招呼,而是引导孩子们观察“今天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要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发现来了许多客人老师并主动问好。她的活动也就是观察ppt图片、根据影子猜动物、给小猫送祝福、完整讲述故事四个大环节。但整个活动中汤老师一直激情四溢,加上她独特的个性魅力,让活动的气氛异常轻松,达到了趣味性和知识性无痕融合,要求性和鼓励性无痕并进,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无痕体现。
现在我终于知道我们和名师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汤老师带给我最多的思考就是我们组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活动的重点在哪里?正如张群老师点评时所说“一个活动要带给孩子一辈子的影响。”而这就是汤老师和我们之间最大的距离:我们的活动重点很多时候是活动本身,汤老师的活动重点是活动带给了孩子什么,比如这此活动的重点是“教会孩子生活”。同样是观察ppt图片,我们也许仅仅停留在图片表面的内容,而汤老师“读图就是读孩子”:这是谁的家?为什么?这只小猫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读图就是读生活”:小猫几岁了?你怎么知道 ?下次去别人家参加生日会,看到几根蜡烛你就知道他过几岁生日了。小猫过生日是白天还是晚上,为什么?“读图就是学语言”:学习方位词的正确表述,学习完整句子的表达“有……有……还有……”学习同一个场景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如停电了黑黑黑黑、乌漆墨黑、一片漆黑等。“读图就是长智慧”:停电了,怎么办?点蜡烛、换灯泡、照电筒、生日明天再过。同一个动物从不同的方向看,影子会有不同。
听课是快乐的,但记得带着思考听,特别是名师的课。听了,想了,你就触动了!学思结合才是提高自己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