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文章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一、利用插图,理解题意。
我先出示课题后半截“小兴安岭”,然后介绍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再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说说对小兴安岭的印象,补充前半个课题“美丽”,这是引导学生对“美丽”一词进行理解、拓展,从而引出课文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习。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用词的美妙。
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不同季节中描写景色的词语不放,深入理解。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教学这句时 ,我就紧紧抓住“抽”进行分析,拓展。再比在教学这句时“早晨,无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我就利用一个一次性杯浸入一块石头的小实验,让学生体会“浸”这个词的独特之处。
三、情感朗读 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总之,需要不断钻研,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