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本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美丽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所以,本节课我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真切的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所以在课堂上,我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评价读、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
三、抓住语言训练点,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比如教学海水这个自然段,我主要抓住“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进行教学,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接着用五颜六色等词进行词语对比,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水不仅是多种颜色的,而且还是闪闪发光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用“因为。。所以”这一关联词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而且会表达。再比如在学习珊瑚时,找出文中描写珊瑚的句子,先看多媒体直观感受读一读,然后进行拓展:把颜色多说具体:有( )、有( )…… 形状多:有的像……,有的像…… 明确这句话用比喻的方法写的,在学习描写鱼多一段时,引导学生用“成群结队”进行说话。通过这些语言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零离对对话。
四、抓住构段方式,注重读写结合。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首先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明确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再通过读文明确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掌握其描写方法,本堂课我凭借本篇课文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如:总起句、中心句、总起、分述、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等。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子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然而由于经验尚浅,不足之处也是很多。
第一,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不够。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的语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较优美的语言,我讲得也是比较平淡。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中提到一旦进入课堂,教师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学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
第三,阅读指导欠缺。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而对于同一篇课文,每个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读上读不出,达不到那种感情,教师应加以指导,也可范读。但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评判标准是什么?但我考虑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着我的感情去读会不会扼杀他自己的个性?这也是我不敢轻易范读的原因。
总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不断给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课,使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