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朵的眼睛(143):爱吐的多多
案例描述:
多多(化名)是本学期的新生,刚入园时会轻声抽泣,奶奶把她交给老师转身走后,她的情绪就能较快的稳定下来,参加到各项活动中来,是个文静、乖巧的孩子。可是让人头痛的是午餐的时候她一吃饭就会呕吐。
午餐时间又到了,多多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开始吃饭,伴随着“噢——”的一声,桌面上一堆呕吐物。这段时间连续的吐,真的让我们对这个文静的小女孩令眼相看了。旁边的小朋友捏着鼻子、捂着嘴巴,我们则急着处理她的脏物,可是她却是一副的无所谓的样子。处理完之后,我重新给多多盛了一碗饭。并鼓励她慢慢吃,不要急,老师也帮住喂她。可是,刚吃了几口,小家伙又一下“噢——”吐了上来。
对此,我们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得知多多在家极少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是几乎每餐都要吃汤拌饭。似乎并未给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我们进行了反思:她每次吐了之后,我们都没有批评她,而是认真细心地帮助她擦洗干净,并未在心理上对她造成不良的影响。是不习惯幼儿园的饭菜,还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或者是她对新环境独特的抗拒表达方式? 必须找到关键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采取的策略和分析
1、细心观察,发现转机。
之后进餐时,我们轮流负责看管这个小家伙的吃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发现了她的秘密。一天帮她盛好饭菜之后,我就坐到她的身边,看她吃饭。看她刚把一勺子的饭放入嘴巴里,就发出了“噢——”的一声。怎么都还没有吃就开始吐了呢?我让她先把嘴巴里的饭吐出来,然后把半勺的饭放到她嘴巴里,然后就看着她吃。饭一到嘴巴里,她喉咙一吞,又“哦”的一声,我终于知道她为什么吐了。原来,她吃饭的时候,不经过牙齿咀嚼,直接吞下去,由于孩子的喉咙小,一下子一大口的饭,就吐了。而在家里,吃的是汤拌饭,流质的食物却能不经咀嚼就顺利的吞下去。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我就对着多多说:“多多,你的小喉咙要生病了哦,你总是这样吞着吃,你看你都吐了,我们来嚼一嚼,这样就不会吐了,你看新衣服都吐脏了多可惜啊。”她有些会意的点点头,脸上一下子红了。我看她知道了,又说:“没关系,来老师再喂你吧。”我又喂了她一小口饭,加入了一点菜,并轻轻地提醒她“用牙齿来咀嚼。”就这样,她第一次吃下了一口饭,并没有吐,我们都高兴极了!在我的认真“监视”下,她终于能吃下去一小碗了,中途也发生偶尔忘记了咀嚼而吐上来的情况,但我们都鼓励她没关系,她也配合着自己咀嚼了。
2、表扬鼓励,发挥作用。
在这之后的吃饭时间里,我几乎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多多的饭桌旁边,我总是先对她说:“多多,吃饭要咀嚼的哦,小牙齿要动的啊。”每次这样说,她会看着我笑咪咪并点点头。
再对着全班的宝宝说:“多多最近吃饭可好了,再也不吐了。来大家拍拍手表扬一下她吧。”并郑重的把五角星贴到竞赛栏里她的小鱼上,多多的笑脸告诉我,得到老师的表扬她很开心。渐渐的,吃饭的时候,多多不再吐了。而且不吐之后的她,上幼儿园也不再抽泣了,愿意主动来和老师打招呼,笑眯眯的样子越来越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