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爱心之语:对一个不合群幼儿转化的尝试

作者:胡根娟 文章来源:示范幼儿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09-02 字体:

    张杰(化名)小朋友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但是不善表达,交往,小朋友不喜欢跟他玩。其表现为:与同伴一起玩时,总会听到同伴的告状“老师,杰杰推我的玩具了”“老师,杰杰说脏话了”等,,上课时集体回答问题有时很积极,而在老师单独提问时却一副玩世不恭的的样子,弄得大家哄笑不止,严重影响课堂秩序。早上入园时对老师从来不问“老师早”。游戏时没有人邀请他,找不到朋友玩,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如何让张杰小朋友在交往中讲文明懂礼仪,引导他学会文明交往呢?
    一、我向张杰家长了解情况。由于生活环境缘故,张杰缺少同龄的玩伴,使其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缺少学习模仿的榜样。爷爷奶奶非常宠他,这更加加重了他目中无人的坏习惯。于是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提出与家长配合。
    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给他文明礼仪用语。并且仔细地观察他,利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的手段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他的爱心,并让他与其他小班的弟弟妹妹及教师多接触. 积极为张杰小朋友创设讲文明懂礼仪交往的机会。
    三、向家长介绍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向张杰家长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知识,以及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自己也订阅一些有关杂志,多学习一些别人教育孩子的先进经验。
    四、做好记录,调整教育方案。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方案。
    我们深深地知道:未来的,最优化的幼儿教育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不是个别教育,它是在集体教育的大环境中顾及到每个个体,并使每个个体在集体中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充分发展。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