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鼓励成为一种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才曾经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老师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
我班有一个孩子名叫马林帅,平时学习不够自觉,作业书写潦草、拖拉,甚至不完成回家作业,上课虽然坐在那里不影响其他同学,但从不举手发言,似乎对学习没多大兴趣。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下决心要改变他。
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了解他思想上对学习的认识,并鼓励他上课多举手发言,大胆回答问题,还有意识地为他提供机会,如有把握的题目让他回答。
一次语文课上,在讲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的练习时,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变化,如“小明走进教室。小明开始做作业。”在进行这个句子改写时,好多同学只是把主语去掉了,而对中间的句号要改成逗号没记清。我清楚地记得,讲到这儿时,马林帅同学脸上的表情是跃跃欲试却又犹豫不决,我知道他肯定已掌握了这句句子的改写方法,于是我说:“马林帅同学,可以看得出,你会改写了,对吗?那就请你来回答,好吗?”果然不出所料,他回答地正确无误,大家都愣住了,机会不容错过,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说:“马林帅同学反应真快,真聪明。其实啊,老师觉得你并不比别人差,你看,今天你比大家都学得快,主要是你上课认真听的缘故。”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马林帅同学笑了,笑得天真而又舒心。那激动和兴奋令我也欣喜不已。
此后,我发现他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而放学留下来补课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由此可见,学生的变化源于鼓励,鼓励变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是的,人生有了爱才会温暖,有了情才会丰满,有了赏识才会放飞。让我们带着期待、带着微笑、带着赞赏、带着鼓励去浇灌每一朵祖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