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之语:有爱+用心=教育的敲金石
从事幼教工作已有15年之久,不敢说自己大有作为,但敢说越来越领悟出教育中爱的真谛,更肯定自己在无形中越来越喜爱孩子,对孩子们关爱也从被动转为主动!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正是在这辛勤地耕耘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快乐的味道。也许是工作的压力让我不得不去怎么做,不得不把用充满爱的用心教育当成一种工作习惯。
记得刚毕业的孩子中有个小男孩,从未上过托班,小班刚进来时为了跟老师和家长抗议上幼儿园,足足绝食绝水一个月。后来无奈只能跟家长商量特例允许他带点“干粮”,等孩子们午睡时让他再单独吃点。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极力配合下他终于愿意来上幼儿园了,乐意吃幼儿园里的饭菜和开水了,而且还渐渐地爱上了幼儿园。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么小的孩子会使这招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忽悠”的主儿。虽然已经开始适应幼儿园,而且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能力也挺好,特别是手工绘画等做得特别棒,特别细心。但唯独就是不乐于表现自己,不管我们怎么鼓励,怎么表扬对他来说似乎始终无动于衷。好不容易有时看到其他同学被老师激励得一个个都跃跃欲试,他也会忘情地举起手来。我当然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啊。可每次真的请到他时他总是金石难开,只是淡淡一笑又坐下去了。这又成了我们的一个新难题。
就这样持续了两年。当然我们也从未放弃过,只是没什么显著成效,说起来也失败。到了大班,为了更好地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有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有故事演讲团竞选活动,有“我的成长印记”展示活动,还有和家长合作的每周“画”题活动等等。每个活动都围绕孩子们的专注、倾听、讲述、复述、表达、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也积极参与其中,只是更喜欢在家里和家人之间的沟通,却还是不乐意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
他虽然不善于表现,但各项活动还是很积极参与的,妈妈也很配合,还特意给他买了一大包的书。有次背到学校来,他得意地翻出自己的小书包给我看,其中有好几本就是我们每周训练的看图编故事。于是我趁机问他哪个故事最有趣,让说给我听听。他看看围观的同伴,欲言又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他能那么积极的参与这些活动。等到午睡时,我特意让他迟点进午睡室,把他叫到身边拿出刚才那本看图编故事的书微笑着说:“那你讲给我一个人听好不好,他还是难为情地笑笑。我又说:“那你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不要给别人听见。”呵,这招终于灵验了。于是他在我耳边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讲述。虽然讲得实在不怎么样,四幅图就用了四个简单的句子,但我还是大大地表扬了他,他一脸得意。这时我拿出手机,对他说:“我们把你讲的故事录下来回家给妈妈听好不好?”他又笑着点点头,于是他又开始了他真正的第一讲,对着手机,放出声音地讲。就这样,他开启了他的一次次讲诉,然后我再通过集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孩子的讲诉与创编能力。妈妈看到孩子一点一滴地进步,都快激动得流泪了。真的,她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脾气有多倔,要改变他的想法和习惯有多难。就像当初入园一样,应该是有史以来拒绝入园毅力最坚定的一个。就这样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放大声音,一次次的提高完善,终于勇敢地站在了集体面前,大胆地向同伴们讲述了他的第一个自编故事。接下来的朗诵诗歌、讲故事、看图编故事等等也就陆续“上演”了。
虽然故事编得还不是很完美,声音还没有最响亮,但我们深信以后的他会越来越棒!表现欲望会越来越强。记得有次来园时,我们已经开始上课。他一来就特神气特认真,还时不时地举起小手回答问题,我也会有意识的多给他些表现的机会。可我也不能永远偏心他,每次都请他吧。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就哭着跑到还在走廊上看班级动态的妈妈身边,我莫名其妙,可我只能先继续上课。过了一会儿他妈妈送进来悄悄对我说是因为他举手了我没请到他,现在说通了擦干眼泪坐回位置上了。呵呵,当时的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以前是那么不乐意表现的小男孩,现在居然会为少了次表现的机会而哭鼻子。但我的心里在偷着乐,因为我的教育终于成功了,我用我的坚持,用我的不断鼓励彻底感化了这个小男孩。
当然,这样的坚持是建立在关爱孩子的基础上的,只有真心地爱上了他们,才会那么不懈地一直努力着;只有真心地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才能永不放弃地一直鼓励着。所以,不管是多顽固,多调皮,多害羞的孩子,只要我们有爱+用心,最终都能找到教育的敲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