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了教育家卡耐基的作品《人性的弱点》,就在前段时间,我的同学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在读第一章内容“如欲采蜜,勿蹴蜂房”后,我感触颇深。“如欲采蜜,勿蹴蜂房”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中,久久未能散去。
如果你想采蜜,就不要用脚踢蜂房。比喻想让一个人有好的表现或成果不要用强硬极端的手段,那样会起到反面效果。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平时教学中所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从而事与愿违。
记得,有一次上课中,我发现xx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便走上去轻声提醒他。但是,一次两次这样的提醒毫无作用,于是,我忍不住了,当着全班人的面批评他,可他却似乎没有一丝的悔意,反而很不屑于我的批评。当然,这节课就这么不欢而散了。所以,就在课后,我一直在反思着,反思为什么自己的批评起不到效果,反思为什么课堂中想要学生认真去聆听时反而适得其反。这样,在同事的帮助下,我渐渐找到了问题所在。
回想以前都是和低年级的学生打交道,我似乎有许许多多的耐心去与他们交流,也觉得低年级的学生的小心思总是很简单的。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的心思有点猜不透,摸不着了。原来,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在课间,总是会有些小孩子围着我说他们近来发生的新鲜事,但是他们的语气似乎有些变化了,变得不再仅仅是小孩子的语气,有点小大人的样子。看着那样的孩子,我有时不禁会觉得很有趣,但同时也感到烦恼。比如,有学生会说:“爸爸把家里的电脑上密码了,爸爸总是不让我玩,很讨厌。” 也有学生会说:“爸爸这周末带我去xx玩了,xx很好玩,你也可以去玩玩哦”。就这样,在他们讲的新鲜事中,我发现学生的心思不仅仅只在学习和简单的玩上了,他们有了更多的“兴趣”,会玩更多的高智商游戏。还有部分学生会使用网络语言如“给力”“真心” 之类,会叫同学“xx哥”等。这些足以告诉我,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渐渐长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懂得尊严,懂得自爱。这也让我明白了,应该尽量去了解学生,而不是用责骂的方式,应尽量设身处地的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远比批评责怪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这句话在这特殊时刻给我敲醒了警钟,让我明白,不要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一味地批评,有时宽容会更好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不要责怪学生为什么上课没有认真听,有时该反思下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要抱怨为什么学生总是不听话,有时只是你不理解他,得不到他的支持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