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加与减(二)——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作者:2013届新教师/胡骏 文章来源:古楼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11-14 字体: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

本节课我先创设了“古人计数”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摆11根小木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在学生理解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基础上,再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数位。

反思“古人计数”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地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能力,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使学生通过动手时间感受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第二,整堂课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说,为了进一步认识“ 10个一就是1个十”,我请同学读这句话,接下来小组竞读,最后全班读。我发现读一读的效果很明显,学生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加。

第三,一年级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无论是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还是兴趣激发,我们都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是从直接感知实物过度到表象的思维过程。教师的直观演示对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能增添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

不足之处就是小部分学生一直在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我没有及时地进行制止,关注课堂还不是很全面。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做到更加全面关注学生,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而且更加仔细研究教材、教法以及学法,突出重难点进行教学。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