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激励式”管理策略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管理心理学的这一原理,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班干部轮值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有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班干部轮值制”即班主任根据学生档案,均衡学生的优劣之势后,把班级分成苦干小组,并让学生自设“官职”分管班级的事情。这便有了台长(整理讲台的)、馆长(管理图书的)、门长(关开门的)、窗长(管窗户的)、帘长(管窗帘的)、排长(排桌椅的)、探长(调查班级事件的)、卫长(管地面卫生的)、安全部长(管活动安全的)、水利部长(管水、脸盆的)……
在班主任直接领导下,由各行政小组轮流管理班级的各项工作。每个小组管理一周,往复循环三次结束。每一个循环结束,以民主评议的方式,选出本轮最佳管理小组。三个循环结束后,投票方式选出三名最佳管理学生。
“班干部轮值制”把全班同学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班级管理,竞争具有公平性,避免了由班主任指定干部造成的主观、片面以及由此使学生产生的不公平感和逆反心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会对管理者多一份理解和支持。进而产生上下左右较为融洽的心理氛围和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感和为班级、小组争荣誉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这种自我管理中,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