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爱心之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者:胡根娟 文章来源:示范幼儿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9-04 字体:

今天饭前谈话时,针对现在正在进行的主题与小朋友们谈起“关于大海你想知道什么”的谈话。当我一问完之后,妞妞就说了:“为什么小美美是生活在大海里,而不是生活在小河里?”妞妞显然说的好极了,我忙说:“问得真好,你真聪明!我们都给她拍拍手吧!”在其他幼儿羡慕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中,妞妞高兴极了,接着又有幼儿回答说,“为什么海豚生活在海里而不是生活水里的?”我同样大加称赞。这时举手的幼儿更多了,可连着五六位幼儿都告诉我几乎相同的答案,“为什么鲸鱼是生活在海里而不是生活水里的?”“为什么大鲨鱼是生活在海里而不是生活水里的?”“为什么螃蟹是生活在海里而不是生活水里的?”这可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呀!虽说这样踊跃的发言能营造出一个谈话气氛活跃的假象,但我却明白有的幼儿几乎没动脑筋,就人云亦云,有的甚至根本没注意听我提的问题,也依样复制。难道所谓的“谈话秩序”,就应是提前设置一个圈套也就是“示范答案”来请君入瓮吗?思及此,我及时调整了对幼儿的评价和提示方式:“不错,谁有比这更好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你认为这样回答好不好呀?”……孩子们有了片刻的沉默,我又继续鼓励道:“没事的,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泡泡举起手来说:“为什么是大海的水是蓝色的”,晨晨也举手说:“为什么大海有那么大?”“……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许多孩子还自发地进行讨论。

是呀,以前大家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来夸奖孩子,而最初使用这类语言的本意,无非是刺激幼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是,这些不断使用、带有激励和表扬性质的廉价赞美,将对幼儿起什么样的作用和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对此我们并没做深入的思考。通过实践我们会发现,较多的使用这类语句,常常促使幼儿去寻找某类能得到老师好评的想法和答案,而并不真正的去思考问题本身,这就形成了一种错误导向,阻碍了幼儿独立地带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而且有许多幼儿一旦听到教师带有肯定性的评价信息,就不再去思考,甚至对其他幼儿的回答到底是否正确、合理、完整,也不去过问,一心只想得到称赞,这就有悖于我们想要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他们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理念了。

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而且又是一个非常脆弱、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教师能从评判官的位置上走近幼儿,努力在集体中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那么,幼儿的思考与讨论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幼儿的思维就有了一个真正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