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农村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作者:何钰 文章来源:石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4-28 字体: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1 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我们的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 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 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给老师取绰号。  

3 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爱吃零食,宁可不吃午饭,也要买小吃,一些住校学生一周的生活费在前半周就已经花光了。学校不时有发生掉钱掉东西等事情,而且很难查找,有的学生捡到钱物不主动交老师。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分劳动任务相互推。  

4 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 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5 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尽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