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参加 “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体会
我常在想: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予了学生一种什么,又或者说我们要我们的孩子学写什么,将他们培养成怎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不辜负我们的“语文”二字?真的很难思量。太复杂了。不过这却是我们必要而且十分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我们把“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幸福的未来”当作我们的教育目标,可能是定位太高了,有些不着边际,甚至可能有人会想,你一个小小的语文老师凭什么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幸福的未来。于是我又在反思,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到底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能教会学生些什么?听了鲍老师的《画家与牧童》,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在我们的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说上一口标准的,流利的,通顺的,完整的普通话,因为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质,也是作为一位炎黄子孙的本质。
“说一句完整的话”,看似多么的容易,甚至有人会想,只是说一句话嘛。打小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哇哇开始就已经在说话,慢慢地通过社会的接触,人际的交往,本能的一些需要说的话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说好了吗?说完整了吗?其实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模棱两可,或是词不达意,特别是我们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让每一位孩子不再因为害怕而说不上话。多方位,多渠道的开拓言语的空间,让每一位孩子不再因为没有语言表达素材而说不出话。因为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此,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提高文明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换句话说,要使我们的农村孩子能说出话话,说上话,说明明白白的话这也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将话语权交还给孩子,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老师蹲下身子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做教学过程中的“首席执行官”,而摆脱教学双边过程中的领导者、发话人,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对等的位置上。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不会产生过多、过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我们都知道,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激情指数赖以期待的心理背景,是学生心灵栖息的港湾。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就应该着力于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同时作为我们教师要尽力避免“满堂灌”,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一方面我们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注意里得以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得到充分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是备受关注的,是随心所欲的,是课堂言语权的真正主人。
其次将幸福感赋予给孩子。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期望会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期望效应说明,当教师对于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行为、表达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左右学生在课堂的状态、行为。因此,我们致力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幸福指数,比如;我们允许我们的孩子表达他最想表达的话,做最想最的事,具有课堂教学知识的选择权,并且对于孩子的微小进步,我们都能即时给予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我们都能耐心教导,给予鼓励。因为我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表达欲望,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更加渴望得到教师和同龄人的关注和肯定,这就是他们的幸福要求,我们要积极给予,将幸福感赋予我们的孩子,提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