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翁素娟 文章来源:西畈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4-24 字体:

教材分析: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想: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与事开动脑筋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

适时认识生字“象”

2、  指导书写“象”,有一个字和它很像,我们来看一看:“像”

3、  板题质疑: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区分“称、秤”

4、  看着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字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读流利。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小节号。

3、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4、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随文学字,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5、出示词语,学习生字

重点读音:称、象、秤(后鼻音)

          杆、沉、微(前鼻音)

          艘、止(平舌音)

重点字形:腿、微

三.迷宫游戏,巩固字词:走迷宫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开火车读,组词(“象”放在最后一张,齐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中的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用横线划出课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一句话,你会吗?

师:划出来后自己先读读。(课件出示)

指名读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对啊,大象非常的高非常的大,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

2.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我想问,这又高又大的大象从哪来的啊?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自由读)

师:曹操得了这么一头大象,心情是怎样的啊?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指名读)

师: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官员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啊?他们在议论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自由读)

师:“议论”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议论”的感觉读出来呢?

(指名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每个人心中都想问这个问题,曹操也一样,他说了句什么话?谁来当当曹操?

指名读,读出大官的神气样,声音要洪亮

师:大家一起来试试。(齐读)

师:听了曹操的话,官员们又开始议论了,他们议论了些什么呀?你能读懂吗?(自由读)

师:哪个官员告诉我,你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象?(指名读)

师:哪个官员说的清楚些,自信些?(指名读)

分角色表演读

师:你们说,官员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不好?(指名说)

师:怪不得,曹操听了……怎么样啊?(直摇头),对,这就是曹操的神情啊。用波浪线把曹操的神情划出来。

师:后来曹操又满意了,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能不能找到,自己再用波浪线划出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赶快去读第四段,谁读懂了谁就是聪明的小曹冲。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一共分几个步骤啊?你们说,老师来写。首先……然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步骤都搞清楚了,现在谁能把这个方法演示一遍?老师给你一艘大船,一头大象,你还需要什么?

(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我们再来看看,是不是果真如此?(播放课件演示)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你觉得曹冲的办法好不好?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生讨论:(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2)用这种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是啊!课文里哪个词语告诉我们了?理解:果然

3)你觉得曹冲怎么样?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真了不起!

4)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你最想向曹冲学些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三、拓展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呢?

四、写字指导:

1. 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 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 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4. 出示“再、做”,师讲解难点,给这两个字找朋友

5. 自由练习,展示评价。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很长,我花了三节课的时间才完成了教学。因为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用课件辅助理解,然后,看图复述。但有些孩子还是模棱两可。后来我反思,其实对低段阅读教学,难点并不一定就是重点。脱离文本复述,本身就增加了难度。过多的分析,弱化了人物形象的感悟。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