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想: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与事开动脑筋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
适时认识生字“象”
2、 指导书写“象”,有一个字和它很像,我们来看一看:“像”
3、 板题质疑: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区分“称、秤”
4、 看着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字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读流利。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小节号。
3、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4、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随文学字,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5、出示词语,学习生字
重点读音:称、象、秤(后鼻音)
杆、沉、微(前鼻音)
艘、止(平舌音)
重点字形:腿、微
三.迷宫游戏,巩固字词:走迷宫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开火车读,组词(“象”放在最后一张,齐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中的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用横线划出课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一句话,你会吗?
师:划出来后自己先读读。(课件出示)
指名读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对啊,大象非常的高非常的大,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
2.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我想问,这又高又大的大象从哪来的啊?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自由读)
师:曹操得了这么一头大象,心情是怎样的啊?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指名读)
师: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官员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啊?他们在议论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自由读)
师:“议论”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议论”的感觉读出来呢?
(指名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每个人心中都想问这个问题,曹操也一样,他说了句什么话?谁来当当曹操?
指名读,读出大官的神气样,声音要洪亮
师:大家一起来试试。(齐读)
师:听了曹操的话,官员们又开始议论了,他们议论了些什么呀?你能读懂吗?(自由读)
师:哪个官员告诉我,你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象?(指名读)
师:哪个官员说的清楚些,自信些?(指名读)
分角色表演读
师:你们说,官员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不好?(指名说)
师:怪不得,曹操听了……怎么样啊?(直摇头),对,这就是曹操的神情啊。用波浪线把曹操的神情划出来。
师:后来曹操又满意了,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能不能找到,自己再用波浪线划出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赶快去读第四段,谁读懂了谁就是聪明的小曹冲。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一共分几个步骤啊?你们说,老师来写。首先……然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步骤都搞清楚了,现在谁能把这个方法演示一遍?老师给你一艘大船,一头大象,你还需要什么?
(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我们再来看看,是不是果真如此?(播放课件演示)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你觉得曹冲的办法好不好?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生讨论:(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2)用这种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是啊!课文里哪个词语告诉我们了?理解:“果然”。
(3)你觉得曹冲怎么样?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真了不起!
(4)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你最想向曹冲学些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三、拓展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呢?
四、写字指导:
1. 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 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 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4. 出示“再、做”,师讲解难点,给这两个字找朋友
5. 自由练习,展示评价。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很长,我花了三节课的时间才完成了教学。因为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用课件辅助理解,然后,看图复述。但有些孩子还是模棱两可。后来我反思,其实对低段阅读教学,难点并不一定就是重点。脱离文本复述,本身就增加了难度。过多的分析,弱化了人物形象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