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给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利——读柴静《看见》有感

作者:翁素娟 文章来源:西畈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4-16 字体:

作为一个新闻人,柴静一直在用她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在她刚进《新闻观察》栏目时,是一个带着点桀骜不驯的气息的年轻女孩,不懂得察言观色,不善于拉拢关系,貌似一心沉溺在如何表达自己上面,她每一次反驳,每一次质疑,每一次叛逆,都像是鲜活地宣示着她作为个体所需要的来自于周围的承认。当她被轻视,甚至面临被抛弃的境地浑然不知的时候,仍然倔强地想要守护自己对于新闻的看法,想要尽自己微博的力量去改变这个社会所持有的负面因素。03年的非典,她工作在第一战线,走进隔离区,和患者亲密接触,让她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是新闻直播时的作秀,而是事实基础上的深度挖掘。山西的煤矿事件,让她在欣喜老家经济腾飞的同时,看到了老百姓在面对生存时的无奈,尤其当她父亲吵着要回山西落叶生根的时候,她内心对此的隐忍像是要爆发,当她看到那些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高官摆出一副“你算个什么东西”的态度时,她坚定了自己作为新闻人的初衷。这样的柴静,充满了无法抵挡的魅力。

直到她一次次站在丑恶面前,直面妓女、毒贩、杀人犯,跟他们进行交谈,理解包容他们,甚至走入他们的内心,去体会,去感悟,我看到这个柴静并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女,而是在用心生活着的那个专注于剖析社会,试图引起社会人强烈的公德心和判断力的新闻人。她说“做不到”只是技术问题,而“不必做”却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思维模式。所以柴静永远都不会“做不到”,在她看来,新闻就是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总是在探索:妓女的背后可能不堪,但这不堪来自于社会的舆论眼光,来自于这个社会只是幸运者的避难所;杀人犯可能冷血无情,但他们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辛酸,长期家暴,对生命的与生俱来的恐惧让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样的结局。突然想起来一句话,痛苦就是痛苦。毫无缘由的,每个人心中都藏着那么多无法言语的痛苦,你并不知道它来源于何处,但是当你沉静下来的时候,你能看到的画面都是这种痛苦的源泉。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它不是财富,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所以,当柴静在用她的心观察着这个社会的时候,她一直处在内心纠结的痛苦当中,她思考的是如何改变,而不是如何顺承。

她总是一遍遍问自己:你的自主性在哪里?那么我们的自主性又在哪里?你首先是你自己。只有当你承认你就是你自己,并努力做你自己的时候,你才具备了独立的个体性。一旦如此,你就坚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可能世界在变,你需要左右逢源,但是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拉扯着你,不要走偏,不要走偏。这个时候,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快乐与否,幸福与否,都是最心底切实的感受,而无法改变的,就是这享受自己内心的灵魂。其次,你是一个社会人。处在这个社会中,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面对不同的现实,需要立刻导出不同的自己,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最原始的心去感受。面对困境不是退缩,面对丑恶不是无视,面对非议不是逃避,而是选择一种折衷的方式去解决,去正视,去改变。在这个社会的大蛋糕中,饿死是常见的,那么你想要做那个被饿死的人还是那个吃的饱饱的想办法挽救饿着的人?两者只能其一。后者,需要勇气,更需要决心,最需要的是胸怀天下无畏不惧的心。而我,正努力地维护自己的自主性。看见什么就走过去,以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势,直到看不见,直到走不过去,用最潇洒的姿态维护自己。维护自己不是扼杀别人,所有一律性的判断需要自己去辨别,要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性,在尊重别人发言权的基础上让自己不处于被动的任人宰割的境地,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高大地站立在别人面前。

如此个性直率,雷厉风行到令人汗颜的女性,在新闻里的犀利问话,不饶人的气势足以让人为之一怔,这个中央台的记者,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么?在我理解,她的力量来自于对老百姓最真的关怀。每一次外出采访的艰辛旁人难以想象,而这远远不止,撰稿,修改,剪辑,审片这些都亲力亲为,每一个夜晚她是如何度过的,至少我知道我没有那样的精力,所以我没有那样的成绩。她的目的是为这个社会的改变做一点点努力,让最基层的最让人轻视的人有机会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控诉社会的不公。

她说每一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没错,作为个体的人,要尊重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她作为新闻人的初衷,如今成了我作为教师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表达孩子天性该有的童心,尊重他们的意见,维护他们的单纯。

【打印正文】